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720881.htm2016 年 9 月起,一支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梳理了盖亚发回来的首批十亿颗恒星数据。然后将之与澳大利亚的 RAVE 银河观察项目作交叉比对,看两地观测的某些恒星有多大的差异。
简而言之,盖亚的数据,显示了一颗恒星在遥远的背景下移动的距离有多远(即所谓的视差效应 / parallax effect)。
而 RAVE 的数据,则是根据亮度性质来估算一颗恒星的距离。因此,科学家们希望分辨出两者在恒星距离数据上存在的分歧。
长久以来,科幻小说一直在设想巨型的外星建筑,比如行星级人造球体或能量收集型宇宙飞船。
此类研究还有望解释某些恒星的奇怪变暗和再度变亮,比如知名的 Boyajian(也被称作 Tabby's Star / KIC 8462852)。
交叉验证的结果显示,盖亚数据中的某几颗恒星,可能被这些外星举行结构所环绕。
不过在近期的一次检查中,研究团队发现可以用误差来解释不同的测量值(除了一颗名叫 TYC 6111-1162-1 的恒星)。
为更近距离地观察这颗恒星,研究人员们借助了第三座天文台。
结果没有发现外星巨型建筑的线索,反而是一颗没被看到的伴星,这也可以解释测量值上的差异。
尽管当前还没有重大发现,但团队仍然坚持他们的戴森球体解释法是可行的。随着未来更多盖亚数据的发布,搜寻工作会变得更加容易,这将为许多恒星提供两种测距比对。
其在一份上传至康奈尔大学 Arxiv 科学论文库的报告中写到:“预计第三波盖亚数据会在 2020 年晚些时候发布,届时可应用到大约百万颗恒星样本上”。
与此同时,第二批盖亚数据已于本周三发布,带来了新一批 17 亿颗恒星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