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直擊銀河系最大質量恆星的誕生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069 天文學家藉由阿卡塔馬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的觀測,直擊一個位在暗星雲(dark cloud)中的恆星怪獸的誕生過程。
這個編號為Spitzer Dark Cloud 335.579-0.292(縮寫SDC335.579-0.292)的暗星雲,位在南天的矩尺座方向,距離地球約11,000光年,暗星雲中有許多恆星形成區,其中最緻密、質量最大的中心雲核區的總質量超過500倍太陽質量,是目前已知銀河系正在孕育恆星的所有暗星雲中質量最大的,而且它還在成長中,周邊物質仍爭先恐後的湧入這個暗星雲中,飼養這顆恆星怪獸。
天文學家預期未來暗星雲中產出的這顆新恆星,質量可達100倍太陽質量,成為銀河系最稀少而明亮耀眼的超級巨星之一;質量與SDC335.579-0.292類似的恆星怪獸,比例僅佔了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的萬分之一而已,而這麼大質量的恆星演化也相當快,存在時間極短,因此相當難以發現「現存」還活著的百倍太陽質量恆星,更遑論是要找到還在早期孕育階段的這類恆星。
已知質量最大、最明亮的恆星都是從低溫的暗星雲中製造出來的,但實際的製造過程掩藏在塵埃之中而無法窺見細節。法國天文學家Nicolas Peretto等人,透過ALMA電波陣列以仔細掃視SDC335.579-0.292,避開塵埃的阻擋,仔細測量塵埃含量以及暗星雲內的氣體運動,這才發現了藏在其中的恆星怪獸。Peretto表示:雖然他們已經知道這個暗星雲質量很大,但他們並沒預期會在暗星雲中心發現質量這麼大的恆星寶寶,因此相當驚喜。
現行關於最大質量恆星的形成理論主要有兩種:一是認為暗星雲分裂,產生數個比較小的雲核,這些雲核各自塌縮而形成恆星;另一種理論比較戲劇性,整個暗星雲向內收縮,物質競相往星雲中心處聚集,從而形成一個或數個大質量恆星。從ALMA觀測資料,有大量塵埃氣體物質流向SDC335.579-0.292暗星雲雲核的狀況來看,強烈顯示大質量恆星的形成應是第二種理論所指稱的結果。不過這並不表示分裂說不正確,因為或許小一點的恆星會是經由這種途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