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stellar Prob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7657394723672 蕭呈瑋 翻
該任務將使我們對太陽附近有一個宏觀的認識。星際探測器可能是即將到來的2023~2032年太陽和太空物理十年調查的一部分,
較早提出加速探測器的方法 重力助推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6258.0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移動,星際探測器可以在短短12年內達到距離太陽90天文單位(AU))的終端震波。
該任務將會有多個目標。
弓形激波 星際雲, 探索柯伊伯帶天體以了解行星起源的目標。初步報告列出了10個飛掠候選天體,包括50000 創神星(Quaoar)、225088 共工星(Gonggong)和90482 亡神星(Orcus)。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interstellar-probe-proposed-explore-solar-neighborhood/?fbclid=IwAR2z8y_BlQy3XD0bolbbydJA4qPSQ5SVPELhqIKDRJOEHRRZ99noeAPwjJU《一個被稱為星際探測器的獨特任務概念將冒險離開太陽系並探測我們附近的環境》
一項令人興奮且橫跨將近半個世紀的太空探索任務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內離開太陽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在2021年底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公佈了星際探測器的正式提案。該任務將使我們對太陽附近有一個宏觀的認識。星際探測器可能是即將到來的2023~2032年太陽和太空物理十年調查的一部分,該調查確定資金運用的優先事項,將是第一個明確設計用於探測太陽保護氣泡(稱為太陽圈)界面的太空探測器,以及太陽周圍的稀薄氣體—星際塵埃。
該提案將在2030年代中期使用太空發射系統 (#SLS) Block-2發射星際探測器任務。為了在 50 年內到達距離太陽 380 個天文單位 (AU) 的距離,該任務需要讓探測器移動非常快,意即星際探測器需要以每小時 60,000 公里的速度離開地月系統,比2006年發射的 #新視野號 還要更快。該探測器計畫透過飛掠木星進行重力助推以加快速度。木星飛掠的發射窗口每13個月打開一次,這限制了探測器何時可以發射升空。
有趣的是,較早提出加速探測器的方法涉及一個叫做奧伯斯機動的軌道操縱技術,這將使探測器在距離太陽表面不到80萬公里的地方飛速前進。這將建立一個由引力推動的彈弓,將探測器拋出太陽系。這樣的軌跡將涉及幾個第一,包括距離最近的太陽飛掠、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更不用說是有太空船首次使用奧伯斯機動了,而它還需要增加一個巨大的遮陽板。然而最後團隊決定排除這種方法,因為與木星重力助推相比,奧伯斯機動幾乎沒有增加速度,但會帶來很高的任務風險,況且木星重力助推的選項使任務在速度方面處於最佳位置,可以進行科學家們認為至關重要的科學。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移動,星際探測器可以在短短12年內達到距離太陽90天文單位(AU))的終端震波。該任務的 50 年延長任務可能跨越日球層頂數百個天文單位,深入星際介質。它的生命週期將跨越近五個 11 年的太陽磁活動週期。儘管星際探測器建立在其他已經或將要逃離太陽系的太空船的遺產之上,包括先鋒10號和11號、新視野號以及 #航海家一號 和 #航海家二號 號,但星際探測器將是第一個專門設計用於探測太陽系外環境和該地星際物質的任務。
星際探測器是設計成了解和描繪我們太陽系的保護氣泡及其在周圍環境中的位置。但只要我們能向太陽系發射了一個千載難逢的任務,那麼在此過程中盡可能多地開展科學工作是更有意義的。為此,該任務將會有多個目標。
該任務的主要目標是了解太陽圈相對於該地星際環境的形成過程,包括太陽週期的影響。研究人員想要量化太陽周圍氣體和塵埃的性質。他們還想測量太陽系穿過星際塵埃時產生的弓形激波;航海家一二號穿越了這個邊界,但隨之產生的問題比他們倆回答的要多。與航海家一二號不同的是,這次任務將攜帶專門儀器來研究邊界內外的各種粒子,包括電漿、塵埃、中性原子、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線。
至關重要的是,在 2030 年代後期的發射將使探測器能夠直直地撞入星際風,同時還將任務放置在足夠遠的一側,透過對高能中性粒子的探測來觀察太陽圈的結構。後者的觀察結果可以揭開關於太陽圈形狀的長久爭議,究竟是更像新月形還是更像蝌蚪?
在更遠的地方,該任務將尋求了解我們太陽系在幾片星際「雲」中的目前位置。這些雲是星際物質中塵埃和氣體稍多的區域(儘管它們仍然比地球上能產生最空的真空更加稀薄)。
然而,星際雲以及來自附近超新星的壓力會影響太陽圈的大小和形狀,有時會將其向內擠壓到足以消除它的一些保護作用。在過去的 60,000 年裡,太陽一直在穿越一片星際雲,被命名為本地星際雲,但太陽可能已處於邊緣位置。預計太陽系將在短短 2000 年內離開這片雲,而且它可能已經與下一片雲接觸。星際探測器將使用四個 50 公尺長的無線電波天線來測量電漿電子密度,以了解我們在這些雲層中的位置。了解星際雲對宇宙射線通量的影響對於近一步了解它們對地球生命演化的影響至關重要。
除了這個廣泛的主要目標之外,還支持在途中探索柯伊伯帶天體以了解行星起源的目標。初步報告列出了10個飛掠候選天體,包括50000 創神星(Quaoar)、225088 共工星(Gonggong)和90482 亡神星(Orcus)。
探測器可以到達多少天體取決於它何時發射,例如:2040 年的發射將使它飛過創神星,這是一個遙遠的世界,似乎正在迅速失去揮發物。該飛掠窗口還將把探測器發送到一條巨大的高能中性原子帶,其流經太陽圈邊界,如2013年NASA的星際邊界探測器 (#IBEX) 所見。該探測器可以從距離一天文單位(AU)的位置提供與 IBEX 和星際測繪加速探測器 (#IMAP) 互補的觀測視角。
第二個能支持目標是讓星際探測器進行只能在太陽系之外進行的天體物理學觀測。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透過銀河外背景光了解星系和恆星的形成。這種來自不清晰恆星和星系的漫射光只能在黃道光所造成的模糊外被看到,黃道光是由於太陽系內部的塵埃散射陽光而產生的。而目前新視野號已經有觀測到部分。
為了支持這些目標,該任務將在頭12年探索1到90天文單位(AU)之間的內太陽圈。然後它將進入日鞘,在這四年中會落在距離約90到120天文單位(AU)之間,然後在超過120天文單位(AU)之後進入星際空間。該任務預計需要50年才能到達距離太陽380天文單位(AU)的位置。就他前輩而言,最遙遠的探測器航海家一號目前距離155 天文單位(AU),航海家二號距離129天文單位(AU)。他們倆可能會在十年內沉寂下來,並將最遠可操縱探測器的殊榮交棒給目前距離太陽52 天文單位(AU)的新視野號。
目前預計任務成本為 17 億美元(從設計到發射的成本,但不包括火箭),每十年額外增加 2.3 億美元用於營運。與其他離開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一樣,該任務將包括一對下一代鈽238燃料多功能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 (MMRTG),它將在遠離太陽的地方提供長達數十年的可靠電力。
該任務將結合多種儀器來測量外太陽系和星際環境的特質,但最終的任務酬載將取決於發射窗口和隨後的飛掠。對於通訊,探測器將使用即將升級到能通訊70天文單位(AU)的 #深空網路(DSN),然後再切換到下一代超大陣列(VLA)網路,這是最近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十年調查中所述的計畫,這應該能允許探測器通訊距離達1,000天文單位(AU)。
該任務的下一個障礙是將於明年進行的太陽和太空物理十年調查,它可能會選擇星際探測器作為旗艦任務。而中國也有類似的任務像是星際快車或一系列任務的計劃,目前規劃不早於2024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