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恆星也可以孕育岩質行星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943天文學家利用阿卡塔瑪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首度在一顆棕矮星(brown dwarf)外圍發現一個塵埃盤,
盤中含有大量毫米等級的固體顆粒,類似一般新生恆星周圍稠密的原行星盤一樣。這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不僅直接挑戰了地球級的岩質行星如何形成的理論,也顯示整個宇宙中的岩質行星可能比之前
^^^^^^^^^^^^^^^^^^^^
預期的更為普遍。
ISO-Oph 102另一名稱為Rho-Oph 102,位在蛇夫座ρ星恆星形成區(Rho Ophiuchi star-forming region )中,質量約為木星的60倍,但這樣的大小,僅約太陽質量的0.06倍而已,可見它有多小!由於質量太小,無法點燃或無法維持核心的核融合反應,所以棕矮星所發出的光與一般恆星不一樣,不是核融合產生的能量,而是經由緩慢重力收縮所轉換的能量,因此天文學家們一貫戲稱棕矮星為「失敗的恆星」。也正因如此,棕矮星的亮度當然不若一般恆星那麼亮,顏色也偏紅。
顯示至少有部分塵粒的直徑在1毫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