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2213-1745 and SN 1000+0216 。科學家估計它們誕生於大約 120 億年前(之前的最古老超新型誕生於大約 110 億年前,同樣由 Cooke 和其團隊在 2009 年時發現),只比 137 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目前的普遍說法)晚了不到 20 億年。 據悉這兩顆超新星來自於兩顆大質量恆星的爆炸,根據估算當時兩顆恆星的大小差不多是太陽的 100 倍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2012/11/05/astronomers-spot-most-distant-supernova-yet/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2/11/15/alt-week-11-10-12-the-contagious-smell-of-fear-finding-bigfoot/SN 2213-1745 lies at a redshift of 2.05,
紅移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4%85%E7%A7%BB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DOKdRy4R0怎樣從紅移估計天體的距離
http://forum.hkas.org.hk/viewthread.php?tid=3776z = v / c,式中的 z 是紅移量,v 是退行速度,c 是光速 (300,000 km/s),例如天體紅移量 z 是 0.01,
表示星光的波長被紅移拉長了 1 %,天體也以 1 % 光速或 3000 km/s 離開地球
哈勃定律的式子也改寫成
d = c / H‧z
z 是紅移量 直線的斜率 v / d = 哈伯常數 H 到現在 H 值已被大幅調低至 71 左右了 (wiki 有其他說法 )
如 z = 0.03,星體的推算距離便是 d = 300000 / 71‧0.03 = 126 Mpc = 4 億光年。 pc=3.26 LY
如果星體的紅移程度大 (譬如 z 達 0.1 以上),它的退行速度也很大,這時「相對論效應」(Relativistic effect) 便不能忽略了,
上述式子應修正為
d = c / H‧[ (z + 1)^2 - 1 ] / [ (z + 1)^2 + 1 ]
現在把網上報導的 z = 8.2 代入修正式子中,
d = 300000 / 71‧[ (8.2 +1)^2 - 1 ] / [ (8.2 + 1)^2 + 1 ] = 4130 Mpc = 135 億光年
135 億光年十分接近可見宇宙半徑的盡頭,所以說這個天體最遙遠,它可能緊隨宇宙大爆炸之後不久出現,然後隨宇宙膨脹移至現在的推算距離。
哈柏定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3%88%E6%9F%8F%E5%AE%9A%E5%BE%8B在20世紀的後半期,多數的哈柏常數值H_0都被估計在50和90 (km/s)/Mpc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