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oldmiow.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3.html 亮場(Light frame) : 通常指實際曝光天體的照片
暗場(Dark frame): 感光元件蓋起來拍攝無光的影像,拍攝設置如增益 (gain) (或ISO)、偏置量 (offset,有些天文相機有這個參數)、單張影像的拍攝時長、感光元件的溫度必須和拍攝單張亮場時一致 (如果是校正平場,則和平場一致)
暗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扣除暗電流 (dark current) 及輝光 (glow) 等額外添加上去的信號,關於暗電流可以參考 天文攝影的感光元件 (5) : QE、暗電流及讀出噪 ,由於暗電流電子的信號生成和溫度相關,因此感光元件溫度也得和亮場拍攝時一致。而輝光則是由於一些感光元件上的元件透過產生微弱的紅外線,或者透過其他機制在像素上產生信號電子而產生,使得影像上特定區塊的像素具有較亮的值,輝光的累積不一定和時間是線性關係,因此對於輝光較強的感光元件,單張暗場的拍攝時長最好和單張亮場曝光的時候一致,也最好拍攝給平場的暗場。
偏置場(或稱偏壓,Bias, Offset frame) : ,和暗場一樣是拍攝無光的影像,拍攝設置參數如ISO (數位相機的參數), gain, offset (天文相機的參數) 得和亮場及暗場一樣,唯一的區別是單張拍攝時長為0秒,但是實際的相機當然無法以0秒拍攝,因此通常在數位相機上是1/4000秒
平場(Flat frame) :的目的是修正整個光學系統和感光元件的不均勻,比如影像中監亮而周邊暗的漸暈(vignetting),或是灰塵造成的陰影,以及各個像素之間輕微不一致的感光效率、光路上濾鏡各處透光率不均勻等等。
拍攝平場要選擇均勻的面光源,比如晴朗的晨昏天空、均勻的白牆或者自製的均勻發光板,拍攝的時候望遠鏡中光路不同部分比如濾鏡、像場修正鏡、相機相對望遠鏡的旋轉角度都必須一致,望遠鏡遮光罩也最好保持和拍攝天體亮場時一樣,這樣才能確保光路上各個元件彼此間的相對位置一致,灰塵、不均勻透光的部分才能一致。平場的拍攝設置可以和亮場不一樣,比如採用不同的ISO、增益 (gain)、偏移量 (offset),但是拍攝校正場時就得額外給平場拍一套,尤其是偏置場,而如果溫度很低且曝光時間夠短,暗電流很少,則可以把暗場給省略。
平場的單張拍攝時長得依據不同的ISO / 增益 (gain)、偏移量 (offset) 而調整,通常建議拍攝到飽和電荷的1/3強度便可,比方在16bit影像中,飽和強度是65535,則曝光到大概10000~20000左右的強度即可,稍低也可以,但得注意偏置電壓加入的值是多少,如果偏壓很高,影像沒有曝光就有數千的值,那平場就得多曝點。曝光到10000~20000左右的值或更低的值,其原因是避免有個別像素的值過高而過曝,或者由於曝光使信號電子量接近滿井電荷 (像素最多能裝的信號電子量) ,這可能導致非線性現象,也就是信號電子量和入射光子量關係不再是線性關係。
平場的暗場 :
用來校正平場的暗場 (dark for flat) 有人稱之為暗平場 (dark flat) ,這稱乎似乎是來自法語圈的詞彙排列,但是翻譯成英文和中文有誤導性,因此建議講明白是校正平場的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