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6865【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了解科學原理的美,不輸夜空的美。」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暨物理學系教授陳文屏認為,「天文」不只是「晚上不睡覺、看夜空」這麼浪漫,而是需要在研究上持續想像,並盡力實踐想法,進一步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陳文屏在屏東縣的眷村長大,小時候碰過落雷就劈在他的腳踏車車輪前,也曾經看過火流星打在附近的牆上,「或許是這樣讓我想當天文學家吧!」他哈哈大笑說,「喔!還有一個原因啦!那時候流傳1999年是世界末日…」他回憶,當時「推背圖」、「燒餅歌」的預言不少,「我就認為未來天文學是顯學,因為要和外星人打仗!」
「許多學生以為,選我的課就是看一學期『X檔案』。」陳文屏在中大開的通識課名是「尋找外星生物」。他解釋,「尋找」就是外星巡航,甚至是廣義地理學,還要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外星生物」包含了天文學和生物學。他希望教給學生的不只是這樣,而是了解生命體甚至人類怎麼在太空中生存。
以前台灣缺乏天文學的專門系所,所以陳文屏大學讀物理系,研究所再念天文,家人懷疑他「你怎麼越念越冷門啊?」不過父母還是讓陳文屏念自己想念的科系。
他鼓勵學子針對自己的興趣堅持下去,用嚴謹的手段解決碰到的問題,「或許不是萬能的,但是科學態度與方法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