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見晴老師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special.asp?Serial=268讓不愛上學的學童變得愛上學,讓學科能力不好的學童在校園裡變得走路有風,是教師的最大挑戰。今年榮獲全國教師會SUPER教師獎評選團特別獎的屏東縣佳義國小訓導主任施世治,以騎單車、扯鈴、田徑及天文等戶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學習興趣,讓不愛念書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舞臺及方向。
「只要孩子喜歡上學,學校教師就容易影響學童。」施世治說,讓學童喜歡學校,並不是取悅他,而是設計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讓他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及成就感,自然喜歡上學。施世治指出,很多學童不愛上學,是因為學科成績不好,覺得到學校很無聊、很悶,教師上課時聽不懂,也不敢問,怕同學笑,又沒有其他事可以做,得不到成就,自然不喜歡上學。
五歲就到墓地放牛的施世治說,小時候功課不好,國小五年級時,數學才考二十分,高中二年級時考了零分,大學聯考猜對一題,得到一分,大學重考三次才考上逢甲大學,所以,他深切了解那種「跟不上、被放棄及不寫作業」的痛苦。
面對不寫功課的學童,教師該怎麼辦?施世治指出,一般來說,學童不寫作業可能是不會寫,或因作業太多,怕寫不完而不想寫,教師應深入了解原因後,再針對學童的個別差異給作業,調整作業的分量及難度。另外,學童不寫功課時,家長及教師不能只是罵,而是應該陪著學童把功課寫完,建立回家寫功課的習慣。
施世治表示,國小一個班級平均約有三十名學童,教師都是根據多數學童的程度出功課,但這像是跑一萬公尺及五十公尺的差異。一個不能跑的學童,如叫他跑一萬公尺,他會想「我怎麼可能跑得完,就乾脆不跑」;如叫他跑五十公尺,他會想「我應該可以跑,就會試試看」。因此,回家作業應有個別差異。
教師應該要當學生的伯樂。施世治說:「為學生找一個愛上學的理由,是我最大的使命。」他提醒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要因學科能力不好就否定孩子,應給學童多元機會及適當舞臺,因為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激發學童的各種潛能,鼓勵學童不斷向前。
「教師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曾經當過廠長的施世治說,他成為教師的歷程與一般教師不同,小時候功課不好,從來不敢想要當教師,因此,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歷練後,直到三十三歲那年從事教職,才非常清楚自己想當一名教師,也非常珍惜跟學童在一起的時光。
施世治將教育的影響力擴展到社區及他校。喜歡天文的他,自告奮勇為教師、家長及學童免費上課,自掏腰包購買天文設備,到其他國小義務推動天文教學活動,帶大家到戶外觀星。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在退休前跑完屏東縣的一百五十多所國小,撒下天文教育的種子。
打破學歷成見 用心教出成果
屏東縣佳義國小前校長陳來福表示,施世治的教學活潑生動,許多學童因他而找到愛上學的理由。例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童廖念文,曾覺得「在學校會被別人欺負,學校裡沒人喜歡他,到學校也不快樂」,所以每天賴在家裡看電視。在偶然機會下,施世治發現廖念文喜歡扯鈴及魔術,就引進這兩項活動,並舉辦扯鈴大賽,結果廖念文登上全校扯鈴盟主,很多同學都向他請教技巧,成為大家的偶像,因此獲得成就感,變得愛上學。
陳來福說,佳義國小是一所偏遠的排灣族小學,低收入戶及隔代教養的學童占了近三分之一,每天都有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的學童缺席。但施世治很關心弱勢學童,不斷給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童有自信心。
陳來福表示,施世治打破學歷即專業的觀念,他不是師範院校畢業,但教學認真,肯付出,全心全意把學生帶上來;他不是體育專長教師,但飛盤、拔河、田徑及騎單車,都能帶著學童玩得有聲有色,獲得許多獎項及肯定。
找到師培典範 傳播熱情
為什麼有熱情及使命感的教師那麼少?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王慧蘭表示,教師的人格特質很重要,有的人也許學科成績很好,但不一定適合當教師。她認為,應從師培生的來源及師培課程著手改善,例如增加師培生的推甄比例,透過面談了解學生適不適合當教師。
王慧蘭說,過去師資培育機構錄取的學生,大多是學科能力很好的學生,但缺乏生活經驗或行動力,也不了解學習成就低落的痛苦。以施世治為例,他雖然不是師範院校畢業的教師,卻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及社會歷練,而且是個「夢想執行力很強」的人,當很多人還在做夢的階段,他卻帶著學童一起追夢、圓夢,騎腳踏車環島或展開追星計畫。
王慧蘭表示,國內的師培課程大多引用西方的教育理論,但缺乏本土的實務經驗或典範人物,像施世治這樣的教師,很適合作為未來師培生的典範,讓有熱情的教師發揮影響力,使師培生在生活周遭實際感受到教師的熱情。
王慧蘭也建議政府,提供更多經費及資源改善實習制度,避免師培生實習時,無法獲得實質的學習機會,或感染到第一線教師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