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ALMA 找到藏身在間隙難以發現的牧羊犬行星 金牛座HL星
ALMA 找到藏身在間隙難以發現的牧羊犬行星 金牛座HL星
2024-11-25 16:04:54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ALMA 找到藏身在間隙難以發現的牧羊犬行星 金牛座HL星  (閱讀 12112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於: 2014-11-06 22:08:48 »


 ALMA 找到藏身在間隙難以發現的牧羊犬行星
===

ALMA 金年座 原始恆星有盤面有可能行星 HL Tau + XY Tau + HK Tau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11/141106082045.htm
http://www.eso.org/public/news/eso1436/
http://boingboing.net/2014/11/06/planet-formation-around-hl-tau.html
450光年外金牛座HL星  




http://www.ifa.hawaii.edu/ao/OLDSITE/images/TTauri/HLTau.html




WIKI  HL金牛座76(HL Tau 76)是一顆DAV型(或鯨魚座ZZ型)白矮星變星
http://zh.wikipedia.org/wiki/HL%E9%87%91%E7%89%9B%E5%BA%A776
查過是不同的恆星


http://iopscience.iop.org/0004-637X/478/2/766/fulltext/34559.text.html#fg10
HL Tau



http://www.kusastro.kyoto-u.ac.jp/vsnet/gcvs2/TAUHL.html
RA (2000.0): 043138.46   Dec. (2000.0): +181358.2



=============

忘記分格線 ,

因為感覺類似變星天體  .   HK Tau 是兩個原恆星

http://www.eso.org/public/news/eso1423/


HK TAU


« 最後編輯時間: 2016-02-18 08:57:17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3



« 回覆文章 #1 於: 2014-11-06 23:45:55 »


您好像把兩顆恆星搞混了?
 HL Tau 和 HK Tau 是兩顆不同的恆星喔

http://www.eso.org/public/news/eso1423/ <==peter大 ,您的文章從這裡開始有點亂掉了

在這以前討論的天體是 HL Tau
但是那個網址裡面的天體是  HK Tau, 最後兩張圖 (包括 位置圖) 也是 HK Tau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3



« 回覆文章 #2 於: 2014-11-06 23:49:50 »

http://www.eso.org/public/images/eso1436h/
這才是 HL Tau的位置圖


您上面的圖是另一顆恆星HK TAU的位置圖


* eso1436h.jpg (165.8 KB, 1280x1286 - 已被閱讀 379 次.)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3 於: 2014-11-07 00:08:51 »

感謝 柏賢幫忙

wiki
HL Tau  76  ,  HL Tau 不同顆

Simbad查 銀河系內的天體為主
http://simbad.u-strasbg.fr/simbad/

另一個 專門查 銀河系外的資料庫 是 NED
http://ned.ipac.caltech.edu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3



« 回覆文章 #4 於: 2014-11-07 01:47:59 »

用SIMBAD資料庫查

HL Tau 76
照片是單一顆
RA:04 18 56.634
DEC: +27 17 48.48
http://simbad.u-strasbg.fr/simbad/sim-basic?Ident=HL+Tau+76&submit=SIMBAD+search

HL Tauri
照片是兩顆
RA:04 31 38.437
DEC:+18 13 57.65
http://simbad.u-strasbg.fr/simbad/sim-basic?Ident=HL+Tauri&submit=SIMBAD+search

經過這樣的查證後 這兩個當然是不同的天體啦 Grin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5 於: 2014-11-07 10:41:45 »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11/141106104042.htm


XY Tau  從地球看過去 好像離 HL Tau 不遠 , 有汽泡般 叫  LDN1551

旁邊的 HL Tauri  還有HH 天體  HH 150
 , 下面天體是   金牛變星 V1213 帶噴流HH天體 HH 30 (opo9905)

LDN1551
http://simbad.u-strasbg.fr/simbad/sim-id?Ident=LDN+1551

http://inspirehep.net/record/811721/plots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6 於: 2014-11-18 11:48:08 »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16004/chaotic-wombs-may-birth-wrong-way-planets/#more-116004

為何恆星生成行星中有一些會反向轉??

以前科學家認為系外行星從恆星盤面塵埃盤慢慢生成, 可能軌道轉方向是一樣的.  但是 有發現一些行星其實是相反轉,
科學家模擬中  如果外面旋轉方向相反, 內部行星還是一直原來方向轉, 最後
 可能誕生出方向不同行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7 於: 2016-02-18 08:56:06 »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476
ALMA:找到藏身在間隙難以發現的牧羊犬行星


論到夜空中最亮的天體,除了月亮以外,其次,應該就是軌道位在太陽系「內區」的那些內行星(inner planets)了。正是因為距離地球近,所以內行星反射的太陽光,才會比其他恆星還更亮。但系外行星不同,它們距離地球可是和它們的恆星「媽媽」一樣遠!因此,也非常非常暗;即使是最大的望遠鏡,要直接探測系外行星,仍然有難度。何況,緊隨在行星旁邊的恆星,通常比這些系外行星更亮上十億倍,再加上地球大氣為這些星光影像還添加「模糊」和「擴大」等效果,結果是,系外行星通常都極難可見。Van der Marel等人組成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天文學家在這些問題上最近已大有突破,並且取得了原行星盤的圖像。「原行星盤」是環繞在新生恆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呈盤狀),也供應即將形成行星所需的材料和誕生場所。該團隊的觀測結果顯示:早在其初生時期,系外行星顯然已經從系統的內區「著手」,開始清除原行星盤物質!
 
  想了解行星形成的來龍去脈,首先需要先找到一些行星系統,而且它的原行星盤是屬於可偵測到的,再來就可開始釐清原行星盤演化和行星形成這兩者間的關係。譬如存在於「原行星盤演化」和「行星形成」兩者間的交互作用,就可提供不少線索;能說明這類系統的現成最佳模型,可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土星環或木星環喔。不難想像,在衛星和盤之間,因為有彼此的引力相互作用和角動量交換,這能在原行星盤上打開一個缺口,並且讓此缺口一直持續保留。可以說,環與環間的縫隙是由「牧羊犬」衛星維持。不過,在觀測上,偵測環與環間的縫隙,當然比直接偵測到牧羊犬衛星來得容易,不僅是因為縫隙面積大,並且也因為間隙和環之間的反差比較強。
 
  2015年,全球最大地面型天文臺,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在電波波段為金牛座HL星的原行星盤取得了一張圖像,該原行星盤是環繞在一個名為「金牛座HL星」的恆星周圍,這個恆星仍處於恆星生命週期的新生期。因為ALMA望遠鏡對原行星盤上的冷塵埃有極高的靈敏度,圖像顯示金牛座HL這個新生恆星的原行星盤上,真的有環和間隙存在(圖1),這情形和環繞著土星的土星環還真的幾乎一模一樣!此圖一出,證明了「好幾個將形成行星之天體在同一原行星盤上形成」的系統確實存在。天文學界久候多時的證據,終於由ALMA取得。
 
  最近,Van der Marel等人,進一步使用ALMA望遠鏡觀測了一組「過渡」盤('transitional' disk)案例,這種「過渡盤」,形成於類太陽恆星的周圍,在盤的最內側,也就是相當於該系統的中心區域,有塊空腔(cavity),也就是個空心洞區域,行星形成時的所謂「清除原行星物質」階段,可能就是從「過渡盤」這個地方率先發難。
 
  善用ALMA極高的角分辨力,研究團隊不僅提高觀測圖像的解析度,此外,他們還使用一氧化碳(CO)稀有同位素碳的相關譜線來辨識這種存在於過渡盤中的氣體。在過渡盤中確認到氣體的存在,這對行星形成的進一步相關研究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在星際介質中,氣體和塵埃的比例通常可達100:1,氣體的豐度遠高於塵埃,但是在原行星盤上,則通常相反,塵埃比氣體豐度多好幾倍。還有就是,這支研究隊伍這次針對塵埃的觀測,藉由詳細整理塵埃連續光譜(波長涵蓋範圍大,而非僅只是範圍較窄的譜線),他們選擇了最有利的觀測儀器──ALMA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來進行這個研究,因為,在次毫米波段觀測塵埃,最能壓低來自恆星光的干擾;我們知道,該恆星距離所觀測的過渡盤是非常非常近。
 
  根據測量的一氧化碳結果,該團隊發現,在他們研究的每個案例中,塵埃的中心空腔區都不是完全沒東西的,而是含有氣體。更具體地說,他們觀察到「塵埃空空」區的直徑範圍約為25到60AU(1AU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而「氣體空空」區的直徑範圍約為7〜30 AU。在塵埃空腔區(意思是在該區之中幾乎不剩塵埃,但仍有氣體)那裏,氣體和塵埃的比例非常懸殊,達到10,000:1,氣體比塵埃多一萬倍。研究團隊認為,在空腔區中氣體和塵埃稀有到幾乎殆盡的原因,可能有二種:一,是受中央恆星的電磁輻射加熱而消失;二,是受到一個看不見的「牧羊犬行星」擾動的結果。
 
  行星的重力位,藉引發軌道共振,能夠在盤上打開小間隙。也就是,行星穩定而規律地和原行星盤物質持續發生相互引力作用。但在盤上的氣體黏度允許盤物質的角動量從共振點傳送出去;這種傳送讓氣體可以回填間隙。像這樣的相互作用,持續發生在氣體與行星之間時,可能帶來三種結果:1,行星軌道向內遷移;2,行星和盤之間角動量傳輸取得平衡;3,物質持續吸積到行星表面上。
 
  盤和行星之間的角動量與能量如何交換?要詳細說明這樣的物理機制的確複雜,不過,從許多計算結果已知,如果謹慎設定邊界條件及盤黏度,在一定原則下,氣體空腔和塵埃空腔這兩個數值的相對比例,亦不失為一種可測量牧羊犬行星質量是多少的方法。藉由這種測量辦法,從觀測資料整理比較了四個原行星盤中心空腔中的氣體之性質,van der Marel等人估計出,一個存在但是看不見的牧羊犬行星,其典型質量應大約為木星10倍左右。想比較看看的話,他們所觀察的這些系統中,盤的平均質量約木星的50倍。有趣的是,塵埃空腔區的尺寸,通常大小和海王星軌道差不多。這意味著,在這樣的系統中所發生的行星形成過程,可能也和太陽系中曾經發生的過程類似!
 
  與ALMA將締造的研究成果未來會掀起的風起雲湧相比,這次研究成果或許只算前奏曲,但精密測量CO光譜線這樣的能力,的確至關重要,因為這讓氣體盤內的運動變得可以測量。這次 ven der Marel 團隊的結果也清楚呈現出盤的旋轉運動,如果再有靈敏度更高的數據,我們將進一步可以看到氣體流入的動作和結構。這些相關研究結果將為我們展現,和太陽系一樣的多行星家族,一開始到底如何組合成形的一幕幕逼真畫面。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8 於: 2016-03-18 12:14:57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3/160317105625.ht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9 於: 2016-03-20 07:11:32 »

人類首次清晰觀測行星正在形成  金牛座HL星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3/19/n4666316.htm

科學家首次清晰觀測正在形成的行星。因為觀測行星形成的機會極少見,所以科學家認為其意義重大。據科技網站gizmodo 3月18日報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無線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研究所(IRyA)的天文學家卡洛斯—岡薩雷斯(Carlos Carrasco-Gonzalez)說:「此發現意義重大,因為我們以前還沒有能力觀測行星形成過程中大部份階段的情況。本次和以前觀測的恆星形成不同,以前我們能看到恆星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情況。而對於行星來說,我們還沒有這麼幸運。所以現在能觀測行星形成初期的情況是極其珍貴的。這個正在形成的行星位於450光年遠的金牛星座,其質量估計為地球的3~8倍,圍繞一顆年輕的恆星HL Tau運轉。目前,科學家推測其周圍還有其他的岩石行星,但是因為宇宙塵埃的遮擋而難以確定。 實際上,2014年科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天文望遠鏡(簡稱ALMA)注意到恆星HL Tau所在的盤狀天體結構。讓科學家感覺驚奇的是,恆星非常年輕,只有100萬年的年齡,而且盤狀結構中有縫隙,所以推測那裡的新生行星很可能體積巨大而造成盤狀結構出現縫隙。 因此,科學家在2014年和2015年多次使用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陣列射電望遠鏡(VLA)對其進行觀測。於是,科學家發現了之前所推測的新生行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10 於: 2016-05-27 07:57:19 »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519

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團隊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取得原行星盤分子譜線最佳影像,首度揭露金牛座HL星原行星盤上的氣體環和環狀間隙,能更直接的推測行星質量,獲知該正在形成行星質量可能與木星一樣大。本研究成果提供了行星形成時間及行星形成標準模型重要參考。
 
  ALMA曾於2014年年底對金牛座HL星進行長基線觀測,並於2015年三月向全球發表了解析力為0.03至0.07角秒的連續譜影像。毫米及次毫米波的連續譜追蹤的是原行星盤上塵埃的分佈,ALMA高解析力的影像顯示了金牛座HL星的原行星盤有著一圈圈的塵埃環和間隙,認為是行星正在形成的證據。然而,顏士韋博士表示:「原行星盤的主要成分是氣體,塵埃只貢獻了原行星盤中百分之一左右的質量。」要完整敘述原行星盤上發生什麼事,如果只看塵埃而不知氣體狀況如何,就如同見樹不見林,因此本次研究成果,能幫助正確解讀金牛座HL星原行星盤。
 
  無論是要確切了解行星是否正在金牛座HL星周圍形成,或要推測行星的質量,都需要極高解析力的分子譜線影像,用來追蹤氣體的分佈。
 
  ALMA長基線觀測資料公開後,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團隊進一步處理及分析觀測數據,成功重建高解析力的HCO+影像。
 
  重建出的影像解析力高達到0.07角秒,是目前原行星盤的分子譜線影像中最好的。
 
  研究團隊發現金牛座HL星原行星盤的氣體分佈有兩圈間隙,且氣體和塵埃間隙的位置相吻合。如果之前發現的塵埃間隙是由行星形成所造成,理論預期在一樣的位置應該也會有氣體間隙,因此,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團隊的發現更加支持了行星正在金牛座HL星周圍形成。
 
  此外,透過量測氣體間隙的寬度和深度,可以計算推測行星的質量。
 
  研究結果顯示,正在形成的行星其質量約和木星一樣大。如果觀測到的氣體間隙確實是由行星所造成,行星形成的時間就比預期的早很多,需要對標準模型進行修正或是建立新的行星形成理論。


圖2: 環繞在金牛座HL星周圍的氣體(HCO+ )和塵埃,分別以藍色、紅色表示。虛線顯示間隙,距離中間原恆星分別為30和70天文單位。圖片版權:ALMA (ESO/NAOJ/NRAO), Yen et al




圖3: 以插圖示意的金牛座HL星,環繞在這個新生恆星外的原行星盤是以紅色表示,更外圈是厚厚的包層,恆星並雙向噴發準直噴流。圖片版權:Yin-Chih Tsai/ ASIAA EPO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11 於: 2020-09-13 16:42:03 »

https://technews.tw/2020/09/13/open-museum-astronomy-pictures/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12 於: 2023-11-27 20:48:52 »

JWST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64470/jwst-reveals-protoplanetary-disks-in-a-nearby-star-cluster/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