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終於正式停止4/3 系統鏡頭,宣告有反光鏡的4/3 系統正式落幕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22246 不過 Olympus 始終持續生產 4/3 系統的鏡頭,並未正式斷了 4/3 系統的未來,但稍早根據報導, Olympus 正式將 4/3 的 Zukio 鏡頭停產,也等同宣告有反光鏡的 4/3 系統正式死亡。
4/3 系統當初由 Olympus 所設計,並於 2003 年推出第一款基於此系統的相機 E-1 ,對比當初的 APS-C 機身由於感光元件更小,也使得機身、鏡頭整體都更為輕巧,同時加上當初 Olympus 就開始在高階機身與鏡頭加入防塵滴的機能,也在生態攝影領域大放異彩,不過當初較被詬病的仍是因為設計上的限制,導致觀景窗尺寸較小,在取景與辨識合焦較為不便,同時也因為片幅問題,在高 ISO 表現、淺景深等不及 APS-C 。
而 Olympus 的 E-330 在當時是首款提供 Live View 的數位單眼相機,雖然目前幾乎已經成為每一款可交換鏡頭相機的標準技術,在當時卻是劃時代的設計,但在技術的實現與目前透過感光元件對焦的方式不同,當時是將取景器的光線分給獨立的感測器;也因為 4/3 是屬於開放聯盟的方式,而後 Panasonic 也推出與 Olympus E330 有血緣關係的 DMC-L1 ,以類似旁軸相機的機身設計吸引不少人的注目,當然其姊妹機 Leica Digilux 3 也因為有著徠卡商標與配色加持獲得不少徠卡愛好者的關注。不過可說是 4/3 系統里程碑的,莫過於 Olympus 的 E-400 系列,是當時最小型的數位單眼相機,當時帶給人的驚艷感並不亞於 Panasonic 的 GM-1 推出之時。
但也隨著 Live View 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 Olympus 在 2008 年宣布了 Micro 4/3 ( M43 )系統,取消傳統的反光鏡設計,也正式進入 Mirrorless 無反光鏡設計的世代,藉由取消反光鏡減少鏡後距/法蘭距,機身得以更薄,加上當時 Olympus 以 Pen 系列復古的外型吸引不少女性客群; M43 同時也有著可透過轉接環填補不同接環的鏡後距/法蘭距,以及透過 Live View 技術可進行焦點局部放大的特性,當時也吸引另一票老鏡頭使用者透過轉接方式進行活用,不過當然也因為片幅關係需要使鏡頭焦段倍乘,使一些 35mm 片幅的廣角鏡難以發揮。
雖不意外,但 4/3 的系統也終於結束其使命,後繼的 M43 系統至今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條獨特道路,尤其 Olympus 在發表 E-M5 之後也將保有傳統單眼相機操作感的微型高性能概念帶到 M43 系統之中,延續 4/3 系統小巧的優勢,還有高性能的機身防手振設計,至於 Panasonic 以 4K 影片拍攝作為訴求,不少有錄影需求的使用者也相當青睞其 GH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