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成大解開福衛二號科學酬載影像高度誤差之謎_發光層邊界有更強的光疊加效應
成大解開福衛二號科學酬載影像高度誤差之謎_發光層邊界有更強的光疊加效應
2024-06-01 13:29:48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成大解開福衛二號科學酬載影像高度誤差之謎_發光層邊界有更強的光疊加效應  (閱讀 686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8022



« 於: 2021-11-23 18:51:04 »

成大解開福衛二號科學酬載影像高度誤差之謎  http://www.tam.museum/astronomy/astronomy_detail.php?lang=tw&id=1428&fbclid=IwAR3U0CEgMrvS-d5UWGhdWKIhg1_XLbMat3vYQpu4JCCMHxyxmzkdihZh_iQ


國立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從太空電漿物理基礎理論出發,透過衛星影像的幾何關係,重建大氣暉光影像應有的原始樣貌,成功解開衛星側拍影像長期以來存在的高度誤差之謎,更為未來衛星任務規劃提供預先修正的解決方案。研究成果 2021 年 10 月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科學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主導這項研究的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教授談永頤表示,各項太空科學研究都必須建立在數據的正確性上,因為不正確造成錯誤的分析解讀,很可能影響接續任務的規劃方向。從事衛星酬載設計開發的共同作者、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滋芳也表示,酬載所回傳的數據資料在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小心以對,若無法被正確判讀,可能失去衛星儀器開發的意義和價值

福衛二號從 2004 年升空後,所搭載的科學酬載(ISUAL)亦從 2006 年開始進行長期的夜間大氣暉光觀測,成大電漿所指出,ISUAL 觀測屬於側拍模式,研究人員很快地發現,影像所定義出的暉光發光層高度與過去認知的高度存在將近 20 公里的誤差,暉光發光層高度分布範圍也不過約 50 公里,這樣的誤差足以將暉光暗區誤判為暉光亮區。經過研究人員反覆驗證衛星數據與計算公式,仍毫無頭緒。
 
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教授談永頤、助理教授張滋芳、博士後研究員江致宇以及研究生黃垎禎花了兩年的時間,利用太空物理中電漿化學反應機制,建置全球的暉光強度資料網格點,接著進行基礎光學的幾何影像重建,最終將衛星拍攝區域的輻射光通量完整反演而獲得模擬影像。
 
成大研究團隊表示,經過進一步比對研究後發現,衛星進行影像側拍時,低於暉光發光層邊界高度的區域,會有更強的光疊加效應,使得整體發光層呈現高度降低的積分結果。該研究所提供的模擬影像修正方法,不單只應用在 ISUAL 影像上,凡是所有側拍的衛星數據皆可透過此方式重建資料,甚至可以提供未來相關的衛星任務預先修正模式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