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kknews.cc/science/r53ajqv.html生命在一些特殊的天體上也有過演化的機遇,它們在地球形成之前就有可能已經在太陽系中出現。
微行星是行星的前身,也是行星的組裝元件。這些小天體擁有生命演化所需的一切要素。微行星中有一些並不會參與行星的形成,但是它們有機會在行星形成期結束後,墜落到那些「溫和」的行星——比如地球表面。如果那時生命已經在這些微行星上萌發,那麼這些生命就有機會在行星上落地生根和擴散。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微行星有沒有可能演化出生命?這裡的未知因素太多,畢竟我們現在無法重現生命的誕生過程。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測學院行星科學家、NASA金屬小行星賽琪(Psyche)探測計劃首席研究員Lindy Elkins-Tanton認為,微行星有這個機會。這些存在於太陽系最初150萬年的微行星,擁有生命所需的全部基本要素——液態水、有機分子和能量。
人們在1969年墜落在澳大利亞南部的默奇森隕石中,發現過至少35種胺基酸。這塊古老的太空石頭「聞起來就像一口油井」。Lindy Elkins-Tanton表示,「還有什麼地方比一塊溫暖、濕潤的默奇森隕石碎片更適合孕育生命呢?」
默奇森隕石的母體,和所有早期微行星一樣,能夠自行產生能量。這種能量來自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具體而言,默奇森隕石的母體熱量來自「鋁26」的衰變。熱量能夠自內而外加熱微行星。這種熱量相當多,部分微行星會因此徹底熔化,而另外一些可能只會部分熔化。
部分熔化的微行星最終會形成金屬核、熔岩幔和原始岩殼,變成一種內熱外冷的小天體。在熱量的驅動下,內部流體能夠通過一條條通道湧向表面。而這些流體中可能就會包括液態水。
這就不免讓人產生遐想。在這些微行星的岩殼下,是否會擁有生命的宜居環境?Lindy Elkins-Tanton認為是有的,而且這種環境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直徑50千米的微行星可以讓液態水在地下維持大約1500萬年。此前的研究還表明,較大的微行星甚至可以在5000萬年內一直保持濕潤。
如果這一切的確發生了,那麼最關鍵的不確定因素,就只剩下了這幾千萬年,對於生命從無到有地產生是否足夠?很可惜,對於這個問題至今沒有人能夠回答。
我們充其量只知道,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在地球上,生命通常認為是在38億年前誕生的。但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早生命遺蹟,其實是41億年前留下來的。近年還有科學家認為,最早的地球生命實際上在43.6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53ajqv.html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41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