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NASA发现巨大旋转等离子流_太阳或存秘密结构
NASA发现巨大旋转等离子流_太阳或存秘密结构
2024-06-03 04:16:45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NASA发现巨大旋转等离子流_太阳或存秘密结构  (閱讀 1551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8023



« 於: 2014-01-02 17:42:15 »

太阳或存秘密结构 NASA发现巨大旋转等离子流
http://space.kexue.com/2014/0102/36940.html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预测太阳拥有某种胞状结构,后者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5倍。这些胞状结构如此巨大以至于相当于地球月球距离的一半,它将热量从太阳深处传递至表面。虽然它体积巨大,但这种巨型结构一直让科学家们难以捉摸。  而近日,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大卫-哈撒韦(David Hathaway)声称发现了这些胞状结构,他在30年前作为实习生时研究过这个问题。他的发现支持了对于太阳赤道附近的旋转速度为何比两极快30%的解释。
  在对流层,也即地球最外端的30%处,上升的等离子体会携带太阳中心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一旦到达太阳表面,大多数等离子体的能量就辐射至太空了。而更密集同时更冷却的等离子体则下沉,驱动进一步的对流并创造循环,后者被称为对流单体。  1801年,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注意到较小版本的单体,大约只有1000千米宽,它们随后被称为“粒斑”(granules)。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3万千米宽的超级粒斑(supergranules),然而,研究人员预测了更大的“超级细胞”的存在,大约20万千米宽。
  明这些巨型细胞的存在花费了很长时间,因为它们的移动速度相对其他太阳特征来说更加缓慢。粒斑内部的物质移动速度大约为3000米每秒,而超级粒斑移动速度大约为500米每秒。然而,具大的细胞流动速度只有10米每秒。  哈撒韦和研究学者利用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天文台每隔45秒监测一次太阳的活动,并坚持了数月之久。他们最终确定了较大群体的超级粒斑的移动是通过一种潜在的存在——也即长久寻找的巨大细胞。这些细胞对于理解太阳气象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理解太阳黑子是在哪里形成的。

  研究小组希望观察到磁场活动是如何对这些巨大细胞的流动做出回应的。发现对流和磁场的联系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预测太阳风暴的行为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太阳系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