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因為高仰角時 大家設備都卡到 , 所以轉方向
Meitzu 把黑子對準再疊一次就知道 ..
對拉到底有沒可抓太陽的疊圖軟體 ?
天文館看到 金星左上方 切入 , 一開始我都拼命看左上 , 後來 Meitzu 兄說是左下 ,
才發現是出現在左下方 ..為何會如此 ?
有一些老師也問我說 和先前看到不同 , 我也不知如何回答 ..
其實後來想想答案好像蠻簡單的,人類(包含用望遠鏡手動調整)觀察太陽都習慣找自己舒適的最低仰角,舉例:早晨七點拍太陽,取低仰角時方位角一定偏東;下午五點拍同一顆太陽,取低仰角時方位角一定偏西,可以在同一天上下午拍看看,黑子應該接近面對面鏡像。NASA 模擬凌日軌跡變化最劇烈的 11:30-12:30,接近中午時太陽仰角還不到90度但也有80多度了,此時繼續追蹤太陽,調整的不是仰角(因為都差不多)而是方位角,原本指向偏東變成偏西,在調整方位角的過程中,日面的黑子在人眼或CCD中就被這方位角的變動旋轉了。既然有黑子在日面上近乎不動的座標參考,就可以想辦法再轉回來,以太陽本位而言,金星凌日的確是走一直線。
有個讓本會前輩們更容易有感覺的說法:如果可以有一台過中天不卡住的赤道儀+望遠鏡+相機系統,從早上五點拍到晚上八點,或是從傍晚五點拍到隔日早上八點,假設最初的拍攝接相機時含地景,經驗上會讓地景在畫面下方;那結束時分會發現:最後的畫面,地景在畫面上方;一直追蹤著的相機,結束時分頭下腳上。
同理,天文館給軌跡時畫出的太陽,應該不是早晨七點或下午五點的低仰角經驗太陽,我想非常有可能取的是太陽黃道面上的北極當參考座標基準,也因此與早晨6:10左右的低仰角觀測經驗的太陽畫面,會有左上、左下角切入的不同感受。NASA 的模擬連人的習慣都考慮進去,給出一條符合人類經驗的 Ω 形狀預測路徑曲線,真是太人性化了!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