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2024-11-26 21:34:45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 6 7 [8] 9 10 ... 12
  列印  
作者 主題: 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閱讀 155137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05 於: 2017-07-14 14:42:09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631539.htm
今年6月,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富有爭議的研究報告,聲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行星根本不存在!這項研究是基于為期4年的勘測分析得出的,
目前,科學家認為,之前的觀測偏差是該“錯誤論斷”的根源所在,
最新一項研究推翻了之前的觀點,認為太陽系內可能潛在著第九顆行星。在這項最新研究中,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不同方法搜尋這顆神秘行星,他們表示第九行星不太容易受到觀測偏差的影響。

使用一項最新技術可以降低觀測偏差,西班牙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神秘天體與太陽的距離是300多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事實上,這顆行星能夠改變海王星之外天體的運行軌跡。對于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觀點,存在著許多至關重要的條件,其中包括叫做“聚集”的一種現象,
海王星外側天體(TNOs)在太空中聚集在一起,這是因為存在一顆超大質量行星。
今年6月,“外太陽系起源勘測”發布了2013-2017年之間對8個太空區域進行勘測的結果,發現存在著800多顆海王星外側天體。
但是科學家識別了8顆海王星外側天體之后,發現這對于測試太陽系第九行星十分有用,研究人員發現沒有緊密聚集的證據。
目前,一些專家認為,未發現海王星外側天體緊密聚集可能是由于觀測數據偏差造成的。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不同方法搜尋這顆神秘行星,他們表示第九行星不太容易受到觀測偏差的影響。
研究人員研究了“極端海王星外側天體(ETNOs)”,它們距離太陽可能至少是150個天文單位,并且從不與海王星軌道交叉。
天文學家測量了這些節點的距離,或者是兩個點——軌道穿越太陽系平面至太陽。這項研究暗示太陽系可能潛在一顆行星,
它可能位于冥王星的外側區域。研究人員穆列爾·馬科斯說:“如果不存在任何大質量天體進行干擾,那么檢測海王星外側天體的節點對象應當是均勻分布的,
但是如果這里出現一個或者更多的微擾因素,可能會出現兩個不同的狀況。”一種可能是“極端海王星外側天體(ETNOs)”處于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況下,
它們的節點傾向于遠離可能存在的微擾因素。馬科斯強調稱,但是如果它們不穩定,其運行像彗星一樣,與木星發生交互反應,
它將傾向于接近假定微擾因素軌道的一個節點。
研究人員發現,在特殊區域中28個極端海王星外側天體的節點聚集在一起。同時,他們還發現在這些節點位置之間的相互關系,
它被稱為“傾角(inclination)”,這是定義太空天體方位的一個參數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06 於: 2017-09-02 21:35:08 »

http://tamweb.tam.gov.tw/v3/mobile/content.asp?mtype=c2&idx=1702
第九行星的理論,一開始是在2014年,由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的Scott Sheppard及雙子星天文台(Gemini Observatory)的Chad Trujillo兩位天文學家提出。他們找到了幾個近日點是海王星軌道二倍以上的天體,軌道非常特殊,他們提出的假說認為:一顆數倍地球質量的行星所造成的重力微擾,能夠解釋這些天體的存在。

  發現鬩神星(Eris)而讓冥王星從行星行列除名的天文學家Michael Brown,和他的同事在去年發表了一篇第九行星理論論文,也引起了媒體爭相報導。不過以現有的觀測技術,天文學家要觀測到這顆又遠又暗的天體實在是相當困難。

但是現在,一個名為「外太陽系起源巡天計畫」(the Outer Solar System Origins Survey,簡稱OSSOS)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加法夏望遠鏡(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所得到的觀測資料,並沒有找到支持這第九行星假說的證據。相反的,這個團隊的研究顯示,這顆行星只是一個統計學巧合所造成的假像,如果用不同角度來推論這個數字的話,第九行星就不需要存在了。

此研究結果已在6月被《天文學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的博士生Cory Shankman也是此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在媒體上表示:「我們不需要一個額外的行星,就能夠解釋我們巡天的觀測資料,」

  這個巡天計劃最主要是想了解海王星外星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又俗稱古柏帶星體(Kuiper Belt Objects, KBOs)──的分布與特徵,而不是要找尋第九行星的存在證據。

  這個計劃的主持人,也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教授Brett Gladman在團隊討論中就有談到:「這個研究成果其實相當意外,這個計劃在第九行星被提起前就開始了。由於這個計劃校正非常完整,所以能夠提供絕佳的機會去驗證第九行星的假說。」

  從2013年開始的四年內,「外太陽系起源巡天計畫」找到了超過830顆的海王星外天體,而且都有非常準確的軌道量測。這個巡天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它測量了觀測方向及深度上的偏差,因此這筆資料能夠準確估計這些遙遠天體的分佈。

  觀測上的偏差對於很遠很暗海王星外天體其實非常嚴重。就像是當你晚上二點去買消夜時,一棟大樓的燈只有亮一兩戶,並不代表其他房子沒住人。假如一個人沒做過時間偏差的校正,就下了沒什麼住戶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就會有誤導的嫌疑。

  Cory Shankman在媒體上也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讓我們知道,所見即所得不一定是對的。」。研究團隊利用這些詳細的偏差量測,去校正計劃所找到的天體中的其中八顆。這八顆的軌道都類似Michael Brown團隊所設定軌道條件的天體,分析結果發現,其實不用第九行星存在,就能夠解析目前的觀測。但是他也強調,這個結果並不是說未知的行星一定不存在。

  而Michael Brown在媒體上對此研究結果則表示不一樣的意見,並提起他與同事今年發表的論文,認為觀測誤差並不能解釋目前的軌道分布。他說,兩個團隊都是對的,只是採用不同的觀測資料及方法進行分析。但是他覺得「外太陽系起源巡天計畫」團隊似乎不怎麼喜歡第九行星,而且將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資料往反對的方向解釋。

  這個現代行星科學的爭論其實非常有趣;理論學家提出好像可以解釋觀測現像的模型,但是觀測學家則證明觀測現像其實有偏差。究竟孰是孰非,現在其實還沒有定論。

  我們團隊在發表這篇論文時非常小心,因為我們的主要論述並不是抨擊第九行星的理論,而且陳述我們從觀測上看到了什麼,畢竟在學術界樹立敵人是沒有好處的。但是筆者非常同意Cory Shankman在草稿中的論文題目:「不要把還沒孵出來的行星算在行星的行列裡。」

 原始論文:https://arxiv.org/abs/1706.05348

參考資料: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technology/science/canadian-led-study-questions-existence-of-planet-nine/article35406686/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07 於: 2017-09-18 09:37:29 »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37205/new-study-planet-9-solar-system/

New Study Indicates that Planet 9 Likely Formed in the Solar Syste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08 於: 2017-09-20 12:51:44 »

https://technews.tw/2017/09/20/planetx-planet9-nasa-solor-system-interstellar/
第九行星形成於太陽系內 但是被太陽重力強迫到更大更遠的外部軌道上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 9 大行星寶座後,學界對於另一顆假設存在的「第九行星(Planet Nine)」一直議論紛紛,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家直接觀測到這顆星,但這不妨礙理論學家試圖弄清它是如何出現在太陽系的。由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天文物理團隊領導的研究最近用模型模擬證明,假設中的第九行星「絕對不可能」來自其他行星系統,而是和太陽系一起形成,然後被太陽重力推到邊緣。


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必須和多數科學家一樣,相信還沒被發現的第九行星是真實的,
因為也有一些科學家不以為然地說,「別把未被證實的行星算進太陽系行星家族裡。」

第九行星(NASA 稱之為「Planet X」)是顆假想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圍邊界的海王星外行星,
大部分科學家都相信這顆行星真實存在,這樣才可以合理解釋太陽系邊緣的古柏帶與歐特雲內,數顆海王星外天體不尋常的軌道。

2014 年,美國天文學家查德‧處基羅、史考特‧雪柏在《自然》期刊發表他們十年以來的研究成果,
論文中,兩位科學家寫道:「或許外太陽系有一個巨大的障礙物在搗亂。」
他們假設這個障礙物是一顆離太陽遠達 250 AU(天文單位)的超級地球,它的重力會影響附近許多小天體的運行。

2016 年 1 月,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天文學家麥克‧布朗(Mike Brown)、康斯坦丁‧貝提金(Konstantin Batygin)
為這項說法提供近一步的支持,並提出「第九行星」具體的軌道參數,
估算出這顆行星質量約為地球 10 倍(冥王星質量的 5000 倍),直徑是地球的 2~4 倍,
公轉週期約 1 萬 5000 年,在一個狹長巨大的橢圓軌道上繞行著太陽,天文學家相信它將在未來幾年內首度被發現。


關於第九行星的由來,過去主要有兩派說法,一派表示,它是年輕氣盛的太陽系從其他行星系統中綁架過來再發配邊疆的俘虜,
另一派則認為它原本就和太陽系同生,只是被太陽重力推到邊緣來個眼不見為淨。
現在,由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天文學家理查‧帕克(Richard Parker)領導的研究表明,第九行星是太陽系從其他行星系統中強取豪奪過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團隊對太陽系早期形成過程(即恆星苗圃階段)中的各種情景進行模擬,結果表明,
即使這個時期下太陽系與其他星系的交互作用很常見,第九行星被捕獲的機率仍是微不足道。
團隊甚至將太陽系捕獲星際行星(註)的條件優化過,但年輕的太陽系終究只能從 10,000 個行星中,
捕獲到 5~10 個位於現今第九行星軌道內的流浪行星,且若再加入其他的模擬條件,
則捕獲星際行星的概率下降到零。理查‧帕克說:「即使太陽形成於非常活躍的環境中,仍然不太可能捕捉到第九行星。

研究結果意味著,第九行星形成於太陽系內,但是被太陽重力強迫到更大更遠的外部軌道上。
隨著排除了行星由來的錯誤腳本,研究人員也陸續提出太陽系演變的新問題,從什麼時候,
我們知道所有行星都是從哪裡來的?它們一開始就形成在當前軌道上,還是遷移至此?當研究人員越來越接近第九行星形成的真相時,或許就可以得知答案。
註:星際行星(Interstellar planet),又稱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遊牧行星(nomad planet)、
自由浮動行星(free-floating planet)或孤兒行星(Orphan planet),
是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或只圍繞星系公轉的行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09 於: 2017-09-26 14:12:44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tech/655047.htm

太阳系海王星外侧是否潜在着第九行星,一直是一个未解谜团。2016年,科学家提出“第九行星假说”理论以来,许多观点对这颗神秘行星进行了推测和解释,一些专家认为,它可能漂浮在太阳系外空间中,之后被太阳引力所“束缚”。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这颗神秘行星如果存在,它不会被太阳引力所束缚,而是它形成于太阳系其它行星附近,之后被太阳“驱逐出境”。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神秘的第九行星如果存在,它不会被太阳引力所束缚,而是它形成于太阳系其它行星附近,之后被太阳“驱逐出境”。研究人员推测称,第九行星是被太阳引力捕获的一颗自由漂浮行星(FFLOP)。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第九行星被太阳引力束缚的概率仅有六分之一,意味着这种可能性较低,或许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由于科学家近期首次提出第九行星的概念,科学界对第九行星的存在提出了诸多置疑。研究人员尝试在海王星外侧发现其存在的相关证据。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模拟了各种假设,其中包括:第九行星是被太阳引力捕获的一颗自由漂浮行星(FFLOP)。他们发现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第九行星被太阳引力束缚的概率仅有六分之一,意味着这种可能性较低,或许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他们最新研究表明,第九行星不太可能在系外空间漂浮之后被太阳引力捕获,而应当是形成于太阳系内部。

研究报告作者、谢菲尔德大学科学家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称,依据恒星形成区域的初始状况,仅有0.05-0.1%的行星被捕获在行星轨道上,满足第九行星的形成条件。

帕克在接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即使太阳形成于一个非常恶劣、非常活跃和动荡的太空环境中,在这种密集星体群中,太阳仍不可能捕获第九行星。”由于科学家近期首次提出第九行星的概念,科学界对第九行星的存在产生诸多置疑。

今年6月份,研究人员发布了一些富有争议的发现,暗示神秘的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经过为期4年的勘测分析,他们发现数据偏差可能是导致数据争议的罪魁祸首。但是一个月之后,另一项研究再度复燃太阳系潜在第九行星的希望!

同时,近期研究也表明,太阳系可能存在另一颗火星体积大小的行星,它被称为“第十行星”。但是研究人员表示,没有相关数据支持这颗行星的存在。

天文学家解释称,鉴于当前对行星的定义,第十行星可能不是一颗真实行星,即使其体积类似于地球,但它可能被巨型小行星或者矮行星环绕。无论如何,我们都相信之前科学家发现了“柯伊伯间隙(Kuiper Cliff)”之外存在一颗大型天体的确凿证据,“柯伊伯间隙”是外海王星带的最远端,距离太阳大约50个天文单位(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目前我们希望最新研究项目能够证实神秘第十行星存在的证据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0 於: 2017-10-08 12:29:42 »

update

DYNAMICAL EVOLUTION INDUCED BY PLANET NINE


* 圖片 4.jpg (218.02 KB, 826x545 - 已被閱讀 329 次.)

* 圖片 5.jpg (251.83 KB, 731x780 - 已被閱讀 327 次.)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1 於: 2017-10-13 18:25:50 »

https://www.space.com/38431-new-evidence-planet-nine-existence.html


A possible "Planet Nine" in Earth's solar system would orbit far beyond Neptune's orbit (visible as a bright ring around the sun in this artist's illustration).
Credit: Tom Ruen/nagualdesign/ESO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2 於: 2017-10-17 09:08:55 »

https://technews.tw/2017/10/17/nasa-kuiper-belt-neptune-solar-system-planet-nine/

自從冥王星在 2006 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IAU)除名九大行星之後,外界擁戴冥王星回歸行星家族的呼聲並不小,有科學家公開諷刺 IAU 重新定義行星的分類標準過於差勁,甚至加州眾議院部分議員在一項決議中,開玩笑將 IAU 的決定稱為「科學的異端」,新墨西哥州眾議院則是直接宣布,冥王星在該州天空永遠列屬九大行星行列。

就算到了去年,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行星天體物理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素有「冥王星殺手」稱號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Mike Brown)提出具體研究結果,預測太陽系內真的有一顆第九行星(Planet Nine)存在,只是它位於太陽系邊疆,還未被觀測到,仍有不少天文學家嗤之以鼻,認為這顆行星「身分不明」,不應該榮登九大行星寶座。

但就在本月,NASA 老大正式說話了,「最專業的天文儀器追蹤結果表明,很難想像我們的太陽系沒有第九行星。依據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麥克·布朗的模型表明,第九行星質量估計為地球 10 倍,與太陽半長軸距離約 700 AU(相當於海王星到太陽距離的 20 倍),沿著一個離心率極高的橢圓軌道繞行太陽公轉,並具有高達 30 度(±10 °)的傾角,軌道週期長達 1 萬 5,000 年。康斯坦丁·巴蒂金表示,現在已經有 5 條不同的觀察證據表明第九行星存在,「如果你不相信第九行星存在,那麼你必須面對更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你得提出 5 種不同的理論來解釋太陽系的怪誕現象。」  太陽系內 8 個主要行星在一個盤面上環繞中央恆星(太陽)公轉,按照理論來說,行星軌道盤面應該幾乎與太陽赤道面重合,但實際上,行星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彼此傾斜了 6 度,為何會如此一直是道未解謎題。天文學家認為,這就是第九行星必須存在的第一個重要證據,唯有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太陽系外圍地區,存在一個質量不小的第九行星,在過去 45 億年緩緩對太陽系進行作用,才能迫使整個太陽系改變排列方式,並讓太陽自轉軸出現 6 度傾斜角。

第二個證據,是巴蒂金和布朗於 2016 年發現在太陽系極外緣的古柏帶中,有 6 個反海王星外天體和內太陽系行星家族一樣,有著「相同運轉方向」的橢圓軌道,只有第九行星的重力可以形塑這種現象。第三個證據,這些天體也以相同的角度傾斜,但與內太陽系行星家族相比,橢圓軌道的天體盤面向下傾斜了 30 度。

第四個證據,電腦模擬表明必須有更多天體和太陽系平面呈現 90 度傾斜,而目前天文學家已經找到至少 5 個這樣的天體。最後一個證據,是古柏帶內所有天體的運行方向都和內太陽系天體相反,簡單來說就是逆向行駛,只有存在於外圍的超級地球「第九行星」其巨大重力能夠神不知鬼不覺辦到這些事情。最後一步就是要趕緊找到第九行星了,相關研究人員正在夏威夷利用最佳工具斯巴魯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也稱為昴星團望遠鏡)尋找它,NASA 期待地說,那天將會是第九行星隆重歸鄉之日,或者說是九大行星家族成員終於齊聚一堂。

雖然第九行星最後很可能會「傾斜」整個太陽系。英國華威大學天體物理學家 Dimitri Veras 說,如果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太陽系的命運將取決於它的質量與軌道特性。幸運的是,對人類來說,我們大概還有 70 億年的時間來準備面對這個嚴峻事件。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3 於: 2017-11-05 16:41:53 »

http://www.findplanetnine.com/p/blog-page.html

 



THE MAP BELOW INDICATES APPROXIMATELY WHERE BATYGIN/BROWN ANTICIPATE PLANET 9 IS CURRENTLY LOCATED IN IT'S ORBIT.  THE LARGE WHITE SWATH IS AN OVERLY OF BROWN/BATYGIN'S CALCULATED PATH MAP.  I'VE DONE THE OVERLAY ONTO A TYCHO 2 STAR MAP, A CATALOG OF 2.5 MILLION OF THE BRIGHTEST STARS IN THE SKY, AND IMPORTED IT INTO A 3D MODEL IN BLENDER. THAT'S THE FAMOUS ORION CONSTELLATION CENTER-LEFT  (Tycho 2 star map credit original plot as created by 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Constellation figures based on those developed for the IAU by Alan MacRobert of Sky and Telescope magazine.)



* TychoSkyMap-WITH-LAYERS-AfterMerge-25PCT-REDUX-ByJasonHigley.jpg (772.9 KB, 2048x1024 - 已被閱讀 284 次.)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4 於: 2018-05-18 12:59:18 »

https://technews.tw/2018/05/18/planet-nine-2015-bp-519-solar-system-nasa-subaru-telescope-tno/

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新證據:天文學家發現最極端的海外天體

日前一派天文學家呼籲重新為冥王星正名行星,現在就有一派天文學家再度「回嗆」擁護冥王星的想法糟糕透頂,並在這兩天拿出支持第九行星(Planet Nine)存在的新證據:發現一個迄今為止軌道最極端的海王星外天體,必須靠第九行星的引力才能解釋其異常。


反對將冥王星歸為行星的天文學家們反詰,冥王星比我們的月亮還小,就和其他幾個遙遠岩石太陽系天體大小差不多,而且它和冥衛一凱倫(Charon)互相繞行的方式很奇怪,其中一個並不是真正繞著另一個公轉,反而更像互相繞行,因此有人認為凱倫不是衛星,而要與冥王星一起重新分類為「雙矮行星」系統。

天文學家們也已經注意到,在第八行星海王星之外的大量 TNO 天體都遵循一種奇怪軌道模式,可以合理推論其運動路徑應受第九行星牽連,否則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解釋它們的運動特性。雖然這顆理論質量比地球大 10 倍、具有高偏心率軌道的第九行星(Planet Nine)尚未現出蹤跡,但就在本週,科學家再發表了一個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證據——來自 2014 年甫發現的海王星外天體 2015 BP 519 。

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縮寫 TNO,常簡稱海外天體),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都可歸在此類別。2015 BP 519 的公轉橢圓軌道半徑是地球公轉軌道的 35~862 倍,而我們知道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都差不多落在「黃道面」上,也就是在同一平面圍繞著太陽運行,但 2015 BP 519 與黃道面夾角高達 54 度,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極端的海外天體。

研究團隊根據物體軌道數據建立模型並模擬 2015 BP 519 運動路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已知行星可對其造成如此嚴重的角度偏斜,但研究主要作者、密西根大學天文學家 Juliette Becker 指出,若加入由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行星天體物理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在 2016 年提出的第九行星數值,那麼 2015 BP 519 的傾斜軌道就會完美重現。

2016 年,康斯坦丁·巴蒂金團隊發表了一篇有關太陽系古柏帶 6 個天體軌道的論文,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物體都具有指往同方向的橢圓軌道,且軌道面與黃道面相比都向下傾斜 30 度,如果加入一個假設的第九行星進行電腦模擬,就能完美詮釋這些異常,以及為什麼古柏帶天體的軌道運動方向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相反。

去年 10 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在第九行星辯論中表明立場,他們提出 5 大證據來支持第九行星並強調:「如果第九行星不存在,那麼天文學家要解決的疑難雜症會變更多。」

密西根大學天文學家、新研究和著者 David Gerdes 表示,雖然這還不能證明第九行星一定存在,但我們可以說這些天體為第九行星的存在提供證據支持,有個像第九行星的天體在用巨大引力對這些海外天體進行拖曳。團隊接下來希望能夠使用位於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的昴星團望遠鏡(又稱斯巴魯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尋找第九行星,他們認為這台望遠鏡會是最佳工具。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5 於: 2018-05-18 13:02:09 »

https://gizmodo.com/asteroid-discovery-boosts-evidence-for-planet-nine-1826103771


https://skyweek.wordpress.com/2018/05/12/allgemeines-live-blog-ab-dem-12-mai-2018/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6 於: 2018-05-19 07:23:58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27979.htm

科学家们说,这个潜在的矮行星的轨道太奇怪了,它被认为受到了九号行星的影响。这一新发现证实了天文学家康斯坦丁巴蒂金和迈克尔布朗首次推测九号行星存在的预言。这个新发现是由天文学家戴维·格德斯提出的,他说,像这样的物体的存在为9号行星存在提供了支持。这个新的对象是从黑暗能量调查的数据中发现的,该数据研究了一个远高于太阳系平面的区域。我们的太阳系中的大多数物体在同一平面内运行,但新物体却没有。它的轨道从太阳系平面倾斜54度,和巴蒂金和布朗预测的相同。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7 於: 2018-05-23 18:44:54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729401.htm
2016 年,加州理工的两位天文学家 Konstantin Batygin 和 Michael Brown 宣布发现了轨道位于外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的证据,他们将这颗行星取名为 Planet Nine。Planet Nine 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10 倍,轨道距离是海王星和太阳平均距离的 20 倍,围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 1 万到 2 万年。他们并没有发现这颗行星的直接观察证据,而是基于计算机建模。
两年后,天文学家报告(预印本)发现了另一颗遥远的天体,大小可能类似矮行星,其轨道是如此奇怪,很可能是受到了第九行星的影响。 Batygin 和 Brown 两年前预言,第九行星的引力随着时间会将柯伊伯带的天体推出它们当前的平面,进入到更高的轨道倾角。

两人声称新发现的天体 2015 BP519 完美符合他们的模拟。Batygin 认为这为第九行星的存在添加的新证据。其他天文学家对此并不确信,认为第九行星仍然只是一种理论。


https://technews.tw/2018/05/18/planet-nine-2015-bp-519-solar-system-nasa-subaru-telescope-tno/

日前一派天文學家呼籲重新為冥王星正名行星,現在就有一派天文學家再度「回嗆」擁護冥王星的想法糟糕透頂,並在這兩天拿

出支持第九行星(Planet Nine)存在的新證據:發現一個迄今為止軌道最極端的海王星外天體,必須靠第九行星的引力才能解釋其異常。


反對將冥王星歸為行星的天文學家反詰,冥王星比月亮還小,就和其他幾個遙遠岩石太陽系天體大小差不多,而且它和冥衛一凱倫(Charon)互相繞行的方式很奇怪,其中一個並不是真正繞著另一個公轉,反而更像互相繞行,因此有人認為凱倫不是衛星,而要與冥王星一起重新分類為「雙矮行星」系統。

天文學家也已經注意到,第八行星海王星之外的大量 TNO 天體都遵循一種奇怪軌道模式,可以合理推論運動路徑應受第九行星牽連,否則沒有其他辦法解釋它們的運動特性。雖然這顆理論質量比地球大 10 倍、具有高偏心率軌道的第九行星(Planet Nine)尚未現出蹤跡,但就在本週,科學家再發表了一個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證據──來自 2014 年甫發現的海王星外天體 2015 BP 519 。

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縮寫 TNO,常簡稱海外天體),是指太陽系裡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都可歸在此類別。2015 BP 519 的公轉橢圓軌道半徑是地球公轉軌道的 35~862 倍,而我們知道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都差不多落在「黃道面」上,也就是在同一平面圍繞著太陽運行,但 2015 BP 519 與黃道面夾角高達 54 度,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極端的海外天體。

研究團隊根據物體軌道數據建立模型並模擬 2015 BP 519 運動路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已知行星可對其造成如此嚴重的角度偏斜,但研究主要作者、密西根大學天文學家 Juliette Becker 指出,若加入由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行星天體物理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在 2016 年提出的第九行星數值,那麼 2015 BP 519 的傾斜軌道就會完美重現。
« 最後編輯時間: 2018-05-24 15:44:42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8 於: 2018-06-05 11:06:44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733419.htm

数千颗小行星的集体引力可能导致“第九行星”距太阳系越来越远  在太阳系边缘,像“塞德娜”(Sedna)这样的矮行星以奇怪的方式移动,这表明一颗“隐藏”的“第九行星”可能潜伏在海王星以外的深空中。 但是新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小行星等小空间碎片的集体引力可能是造成Sedna等所谓“独立物体”的行为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相对微不足道的天体也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得分校的Jacob Fleisig表示:“可能有数以千计的这些(较小的)天体在那里等待被发现。”他周一在丹佛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介绍了这项新研究  。

Fleisig和其他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发现,这些小天体可以比Sedna等更大的天体更快速地绕太阳运行。

Fleisig表示:“你会看到一堆小天体的轨道到太阳的一边。这些轨道撞击到更大的天体,而这些相互作用将会将其轨道从椭圆形转变为更圆的形状。”这意味着Sedna的轨道可以从相对正常的状态转变为与太阳系分离,因为它与小型天体的重力有很多相互作用。

这些远处的小行星和其他小物体的组合也可能与潜伏在我们太阳系边缘上的彗星相互作用,并一次又一次地收紧和扩大它们的轨道。这可能是每3000万年左右都会抛出致命的彗星雨砸向地球的原因,甚至可能与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有关。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42



« 回覆文章 #119 於: 2018-06-06 22:25:01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733899.htm

加州理工大学的始作俑者(Michael Brown 教授)又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了“真正的 9 号行星”有存在的可能。然而在最近举办的一场美国天文学会(AAS)会议上,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 Jacob Fleisig 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驳斥了那颗所谓的“9 号行星”论点

本科主修天体物理学的 Fleisig 及其研究团队认为,此前猜测的“9 号行星”可能不是一个单体,而是由一大堆正在拉动临近天体的小行星组成的。

    此前,许多天文学家指出了太阳系外围天体的特殊运动证明 —— 至少从线索上可看出来那里藏着什么东西。

    然而有许多良好记录的天体,似乎以一种“只有当某个大的物体对其施加重力”的方式移动。

    计算表明,这个未知星球的大小或为地球的十倍,不过 Fleisig 的团队正在对其进行重新构想。

研究人员计算了数千个跨海王星天体的质量,发现其未能产生可将矮行星拉入奇异轨道的足够引力。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9 号行星’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然而凡事不能说得太绝对,毕竟在我们太阳系边缘区域,还有成千上万个更小的、未被发现的天体。

从某些方面来说,想象一堆巨大而多岩石小行星,远比想象一个巨大而看不见的行星要容易得多,但这据其被证实还很遥远。

    另一项研究指出,在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区域探测到的或大或小的天体,有助于对形势有更多的了解。

与此同时,吃瓜群众们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科学家们似乎也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https://kknews.cc/science/3lr34k8.html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 6 7 [8] 9 10 ... 12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