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EmDrive 引擎違反能量守恆生出的淨推力,只是一場熱效應誤會
EmDrive 引擎違反能量守恆生出的淨推力,只是一場熱效應誤會
2024-11-30 17:44:32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列印  
作者 主題: EmDrive 引擎違反能量守恆生出的淨推力,只是一場熱效應誤會  (閱讀 28896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15 於: 2018-03-06 21:30:36 »

ESA 團隊宣布開發出首個利用別費爾德 - 布朗效應Biefeld-Brown effect 的電推進器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04337.htm
ESA 团队宣布开发出首个利用别费尔德 - 布朗效应的电推进器,这种推进器能允许卫星在低地球轨道飞行多年。别费尔德 - 布朗效应是一种能产生离子风的电效应,能将动量转移到周围的中性粒子。在最低 250 公里高度的低轨道飞行的卫星需要携带燃料,因此飞行时间相当有限。ESA 的电推进器利用了空气分子,不再需要搭载推进剂,有助于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卫星,这种卫星能在非常低的轨道长时间飞行。          






別費爾德-布朗效應
WIKI
別費爾德-布朗效應(Biefeld-Brown effect)是指,當一對有特定幾何結構的電極相對放置,浸入絕緣介質後,再加上合適的電壓,一種試圖移動裝置的力就會產生的現象。有多種理論試圖解釋該效應,但都無法得到公認,該效應還是一個不解之謎,因此別費爾德-布朗效應還只是一個現象的名稱。


在《流言終結者》的第68期中,曾實驗過以此效應為基礎的裝置,結果證明這種效應實際上是「空氣被高壓金屬絲電離,然後被鋁箔吸引下降」所產生的空氣推力,而並非改變引力數值。這種裝置在真空中無法產生抵消引力的作用力,因為沒有空氣作為動力媒介。於該條目在英文版維基百科的版本——「Biefeld–Brown effect」中有更詳細的解說。
一說是  原理只是利用高電壓將空氣游離,再把離子化的氣體推向下方 ( ex. 離子風 ),從而產生昇力,跟直升機意思是一樣的。



* 4fbffa637d8d34f.png (324.27 KB, 608x407 - 已被閱讀 290 次.)

* b29d0555a117436.jpg (103.48 KB, 700x495 - 已被閱讀 316 次.)

* 92a8fe41e5bdd21.jpg (80.07 KB, 700x467 - 已被閱讀 300 次.)
« 最後編輯時間: 2018-03-06 21:36:25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16 於: 2018-03-06 22:06:18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704225.htm

欧洲宇航局(ESA)的科学家们已经试验了一种新型的“吸气式电推进器”。它能够在稀薄的空气中运行,有望让卫星在天空中更长久的运行、以及减少阻力。其基于霍尔推进器而设计,即利用电场和磁场来电离气体(通常为氙气),然后将这些粒子喷射出来,以产生推力。与传统火箭相比,这种推进方式在清洁、安全、燃油效率上都要更高,缺点就是产生的推力和加速度并没有那么强大。当然,它更擅长的是长期、缓慢的点火推进应用。

在航天器飞往遥远目的地的时候,续航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采用电推方案,它就可以在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持续加速。早前,NASA 刚刚测试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离子推进器之一。
打破了多项记录的 NASA X3 离子推进器,有朝一日可能带着人类去火星。不过这项技术也适用于近地空间,毕竟一旦进入轨道,卫星就不需要太疯狂的推力,而是保持长期的稳定。

ESA 的重力场和稳态卫星(GOCE)即基于一台电推进器(有四年历史),不过 2013 年末的时候,它在机载推进剂耗尽之前,于重新进入大气层时被烧毁。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17 於: 2018-03-07 23:08:56 »

https://technews.tw/2018/03/07/electric-ion-thruster-esa-satellite-low-orbiting/

全球第一台「呼吸型」電離子推進器 Biefeld-Brown effect 大幅延長衛星工作年限   

歐洲太空總署(ESA)團隊現在開發出新型電離子推進器且通過關鍵性測試,能從大氣層頂吸取微薄空氣分子作為推進劑,
讓衛星可以長時間飛行於極低軌道。離子推進器是未來太空飛行器一種極具前景的推進設備,但它的工作壽命受限於上面攜帶的推進劑劑量,
一旦推進劑消耗完畢,任務就宣告結束。不過,
歐洲太空總署與義大利一家太空科技公司 SITAEL 現在合作測試了一種新型「呼吸式」電離子推進器,
改從大氣層頂部捕獲空氣分子做為推進劑燃料,它沒裝備什麼複雜零件,只有一些線圈、電極、可以收集壓縮空氣分子的進氣口,
當空氣被電離成離子後再給予電荷,使離子加速彈射出去轉化為推力,衛星一旦不再受限於有限燃料,將能在低軌道上運行更長時間。

這種設計靈感來自霍爾推進器(Hall thruster),利用電場與磁場來電離氣體(通常是氙氣),
然後將離子排出以產生推力,比傳統火箭更清潔、安全、省油,是未來太空探測飛行器的首選推進裝置之一,
但稍嫌美中不足的是其推力與加速度沒有那麼強大。也因此,比起短跑衝刺,它們更適合長跑馬拉松領域,
比如需要長期運行並傳送數據的衛星和太空探測飛行器,後者如果前往火星,也可以吸取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做為推進劑。
團隊日前已在真空實驗室(模擬高度約 200 公里的大氣環境)中測試推進器原型,並成功藉由氮氧空氣混合物點燃,
意味著吸取空氣的電離子推進器不再只是理論,而是可以準備開發的工具,有朝一日將成為新一類任務的基礎。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18 於: 2018-05-23 00:25:37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29009.htm

现在,一组德国的研究人员在高精度下对这个臭名昭著的引擎进行了独立受控测试,发现引擎的推力最有可能是来自于地磁场的作用。

研究报告发表在 Space Propulsion 2018 上。现有的太空飞行推进技术需要消耗惊人的燃料,因此 EM Drive 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想法,你只需要输入电磁波它就能像变魔法一样的将你推进太空。德国的科学家创造了自己的 EM Drive,在测试后认为推力最可能是来自地球的磁场。这意味着这种推进技术在太空中是没有用的


https://kopitiambot.com/2018/05/22/nasas-em-drive-is-a-magnetic-wtf-thruster/
NASA’s EM-drive is a magnetic WTF-thruster

 Mach-Effect thruster

  =Woodward effect=   Mach eff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odward_effect

馬赫效應(Mach effect):詹姆斯·伍德瓦德  James F. Woodward  於1990年提出,即在加速物體所受的力中,有一部分力不會產生動能,
而是轉化為勢能儲存在物體中,使物體的靜止質量出現波動,從而產生實驗中觀察到的推力。




WIKI
射頻共振空腔推進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4%E9%A0%BB%E5%85%B1%E6%8C%AF%E7%A9%BA%E8%85%94%E6%8E%A8%E9%80%B2%E5%99%A8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19 於: 2018-05-23 00:26:18 »

https://kknews.cc/zh-tw/science/omxy4g6.html

伍德沃德認為,我們無需推翻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就可以對美國宇航局的EmDrive實驗結果做出解釋。

「馬赫效應(Mach Effect)是唯一有可能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伍德沃德說,「如果他們觀測到了一個真正的異常信號,而你試圖用不是無稽之談的物理學加以解釋,那麼這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1990年,伍德沃德率先闡釋了馬赫效應的原理。因此,他理應有所了解。根據伍德沃德的馬赫效應原理,當一個質量體被加速時,施加在質量體上的力有一些並不會轉化為動能,而是成為存儲在質量體中的勢能。當加速度變化時,質量體內部的能量也會發生變化,其表現就是質量體靜止質量的變化。

加速質量體基本上就是受到兩種力的擠壓,一種是施加在加速度方向上的力,另一種就是宇宙其他物質通過引力場產生作用的力。這兩種相對的力改變了加速質量體的內部能量,而且沒有打破任何物理學定律:動量是守恆的,但其中一小部分被暫時「存儲」到了加速質量體當中。


據伍德沃德稱,這種質量波動效應可以用來解釋研究人員在美國宇航局EmDrive實驗中觀測到的推力。如果在EmDrive錐形腔體中反彈的微波正在對構成空腔的質量體施加力,那麼我們或許能夠通過伍德沃德描述的馬赫效應來解釋EmDrive所產生的推力。

在過去20年中,伍德沃德一直在努力建造實驗裝置,它們已經成功地展示了馬赫效應,但他的理論在物理學界還遠沒有成為主流。然而,隨著更多的實驗進行了成功的驗證,他的理論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舉例來說,在過去10年中,馬奇就跟伍德沃德合作完成了一系列成功的馬赫效應實驗;在今年9月科羅拉多州埃斯蒂斯帕克舉行的異常物質推進技術大會(Exotic Propulsion Conference)上,在伍德沃德之外還有三位物理學家聲稱,他們成功複製了前者的實驗結果。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science/omxy4g6.html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20 於: 2018-05-23 00:35:17 »

https://motherboard.vice.com/en_us/article/d3kpyx/emdrive-spacedrive-germany-nasa-interstellar-spacecraft

A German Team Is Now Trying to Make the ‘Impossible’ EmDrive Engine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21 於: 2018-05-24 15:42:38 »

https://technews.tw/2018/05/24/emdrive-electromagnetic-interaction-earth-magnetic-field/

一架不需任何燃料還能高速航行的太空飛船吊足了科幻迷胃口,也因此,當美國太空總署以實驗數據指出科幻引擎 EmDrive 真在無燃料情況下產生推力時,立刻跌破眾人眼鏡:違反物理定律的裝置竟然成真了?現在,來自德國團隊的獨立測試表明,不,定律果然沒那麼容易推翻,當年發現的推力實際上只是某種電磁相互作用。

現在看來,NASA 的實驗也「出包」了。由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太空工程研究所物理學家 Martin Tajmar 領導的團隊上週發表了獨立測試結果,分析「清楚」表明推力並非來自 EmDrive,而只是椎室內供電電線與地球磁場的某種電磁相互作用,EmDrive 並沒有良好屏蔽地球磁場影響的設備。這項初步結論獲得其他外部專家認同。

人類自欺欺人很容易,但想愚弄自然定律可沒那麼簡單,多數想打破規則的實驗其結果總是鎩羽而歸。不過新發現也許會帶來新一波討論,但應該還不會成為這個話題的終結者。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22 於: 2021-04-07 22:17:25 »

https://technews.tw/2021/04/07/emdrive-thruster-engine/ 

假想推進裝置 EmDrive 概念自 20 年前問世以來便備受爭議,創造者稱該引擎可在沒有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然而這違反能量守恆定律,繼而引發各地主流科學機構投入實驗。最近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新測試結果表明,EmDrive 引擎在沒有推進劑的前提下確實也沒有產生任何推力,似乎宣告這種科幻狂熱引擎來到終點。

英國航空太空工程師 Roger Shawyer 於 2001 年成立了 Satellite Propulsion Research(SPR)公司,致力於開發相對性推進器(或稱射頻共振空腔推進器、EmDrive),並於 2003 年一場實驗中,稱該公司發明的 EmDrive 引擎在不使用推進劑的情況下,直接靠著專利微波技術將電能轉換為 16 毫牛頓推力。

SPR 對此解釋,由於以光速傳播的電磁波具有一定動量,當它們在密閉的錐形腔室內反射後,通過諧振器產生極小淨推力,積少成多就能使無須燃料的 EmDrive 推進引擎成為可能。雖然現有 EmDrive 引擎的實驗推力數值很小(中國團隊實驗輸入 2.5 千瓦電量產生 720 毫牛頓推進力),但效率較目前比衝力都優於其他系統的離子推進系統還要高出數倍。

然而 EmDrive 引擎實際上違背了我們對現有物理定律的理解:沒有能量進出,波如何初始化、如何繼續移動、以及它們的動量從何而來?如果 EmDrive 背後物理機制為真,那麼天文學家基於現有物理學框架所描繪的宇宙將受到大幅衝擊,比如大爆炸、拍攝黑洞照片的方法等。

2016 年 11 月,NASA 鷹工廠實驗室(NASA Eagelworks)建造並測試了 EmDrive 原型,發表在接近真空環境下測試 EmDrive 的結果,大家原本期待 NASA 團隊「打臉」這項不科學的設施,沒想到實驗結論竟然是 EmDrive 消耗每千瓦功率能產生 1.2 毫牛頓推進力,雖然很小,但確實可以測量到,這份報告立刻讓極具爭議性的 EmDrive 大紅大紫——怎麼會有一種推進器違反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不需任何燃料也能產生加速前進的動力?

當然還是有許多科學家對這些實驗結果抱持懷疑態度。2018 年時,德國物理學家 Martin Tajmar、Oliver Neunzig、Marcel Weikert 團隊測試反駁指出,EmDrive 的推力似乎並非來自 EmDrive 本身,而可能是原型電線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所產生的電磁干擾。

最近,同團隊複製了 NASA Eagelworks 實驗室的 EmDrive 引擎配置並再進行一次測試,且採用了更精準的測量技術,而實驗結果證明 EmDrive 引擎零推力產生,但當調整諧振器的懸掛點時,就能得到與 NASA 實驗數據一樣的推力。研究人員對此解釋,這說明 Eagelworks 當初得到的推力實際上只是一種熱效應。

這下不只推翻 SPR 公司,連 NASA 的臉也一併打了。

該研究結果足以讓 EmDrive 引擎變成「不可能的任務」,對 EmDrive 引擎狂熱粉絲來說可謂沉重打擊,畢竟 EmDrive 引擎若不是幻想,它將會改變世界規則。但至少 EmDrive 引擎大幅推動了科學界的測量技術發展,簡單說,現在科學家有了更好、更快的技術可以告訴你,什麼樣的科幻引擎終究只是幻想。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23 於: 2021-07-16 09:14:09 »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51834/dont-be-surprised-if-emdrive-experiments-never-work/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7



« 回覆文章 #24 於: 2024-04-25 13:28:26 »

 Wire-type thrsuter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9061.msg261426#msg261426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2]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