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6/news2010061003.htm哇…只剩驚嘆了。
赫歇爾望遠鏡拍到的最新圖像。
這裡所看到的每一個色點,都代表著不單只是一顆星,而是一個星系,每一個星系又含有數十億顆恆星。這些遙遠而明亮的紅外線星系,正向我們展示在大約100~120億年前,它們好像海邊的沙一樣的擠成一堆,彼此間的相互重力,形成龐大的星系群。
英國航天局太空科學與探索署署長大衛帕克博士說,「這些最新結果雖令人驚歎不已,但還不過是赫歇爾天文衛星給我們預嚐一點點甜頭美味而已,未來它將解開宇宙初期更多關於恆星誕生和星系成形的奧祕,精彩可期。」
赫歇爾望遠鏡觀察的星系,依波段分別以藍色,綠色和紅色呈現。白色表示三種波段強度平衡,形成多數恆星的星系,多半是白色。紅色所顯示的星系很可能是最遙遠的,如今我們眼中所見的,和它們在大約120億年以前的樣式相比,其實所差無幾。
近十幾年以來,這些在宇宙中距離遙遠的明亮星系一直不斷的困擾著天文學家。因為這些明亮的紅外星系孕育創造新的恆星的速度似乎是有些驚人,違反著傳統的星系形成理論。
現在,歐洲太空總署的赫歇爾紅外線太空望遠鏡,運用其高敏銳度的廣域映射能力,不但已經看得到成千上萬的這些星系,且能精確定位出它們的位置,第一次顯示出它們其實像沙丁魚罐頭一樣,多麼緊密的擠成一堆。圖像上一點一點看來好像刻意製造的「斑駁」效果,其實已洩露了這些星群集叢的真面目 -- 幾乎所有跡象都顯示著這些星系正忙於相互衝撞,大量恆星就是在這些劇烈的碰撞後誕生的。
這張圖片代表的是「赫歇爾-多層次-系外星系-調查」(英文簡稱:HerMES)的一部分主要計畫成果,這個計畫研究主體對象是遙遠而古老的宇宙,而它準備要解答的問題則是:星系的演化如何發生。所採用的工具是裝設在赫歇爾觀測站上的這一台「光譜和光度影像接收機」(SPIRE: Spectral and Photometric Imaging REceiver)。目前已完成測量15平方度 - 約等同於滿月的外觀尺寸的60倍大的面積,一片面積不小的天空。
本張圖片拍攝於太空中一個稱為「洛克曼洞」的空間,這個有名的洞,能提供觀測者一個清晰的「可視直線」 -中間沒有障礙物- 直接看得到遙遠的宇宙。此「洞」的位置就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中。(Lauren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