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大量恆星形成區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大量恆星形成區
2024-11-25 16:41:05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大量恆星形成區  (閱讀 4290 次)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68



« 於: 2010-05-29 22:02:28 »

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5/news2010052801.htm

波斯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天文學家Thomas Bania等人在銀河系中發現許多先前未知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透過這些恆星形成區的位置,可瞭解恆星形成過程、銀河系的整體結構和其中的化學組成。

  恆星形成區也就是所謂的氫離子區(H II regions),星雲中的氫氣大都受到鄰近大質量年輕恆星的強烈輻射,外層電子被剝奪而成為游離狀態。之前受到銀河濃密的氣體塵埃遮蔽,很難以可見光觀察到它們的存在;Bania等人透過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和甚大電波陣列(Very Large Array,VLA)的協助,在紅外波段和電波波段進行觀測,由於氫離子區在這2種波段都顯得明亮,因而得以發現這些氫離子區。之後他們再利用位在西維吉尼亞的綠灣望遠鏡(Robert C. 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GBT)在電波波段持續追蹤觀測電子與氫原子核(質子)結合時所發出的特殊電波訊號,以確認這些明亮源確實為氫離子區,並測定氫離子區的位置。

  這些天文學家發現,氫離子區大都集中在銀河系中間棒狀結構的末端,以及旋臂中。此外研究顯示其中25個氫離子區與銀河中心的距離比太陽還遠,這對瞭解銀河系中化學組成演化相當重要,證明了銀河系中的重元素豐度的確會隨著與銀心的距離而改變。

資料來源:http://www.nrao.edu/pr/2010/gbthiiregions/, 2010.05.26, KLC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