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ownews.com/2010/04/17/327-2592889.htm天文學家首度利用紅外波段觀測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Triton,崔頓)的大氣層,發現其南半球目前正進入盛夏,並在海衛一稀薄的大氣中發現一氧化碳(CO)和甲烷(CH4)的蹤跡,顯示海衛一的大氣濃度會隨季節而變化。
由於距離30AU遠,要觀測海衛一的大氣狀況並不容易,天文學家Emmanuel Lellouch等人利用歐南天文台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進行紅外觀測。1AU,指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約1億5000萬公里。海王星環繞太陽公轉一圈約需165年,海衛一的季節變化週期則約為40多年。
海衛一表面平均溫度約為攝氏零下235度,因此表面覆蓋一層由氮、甲烷、一氧化碳組成的薄冰層,而且表面的一氧化碳冰層含量比深層的多了10倍左右,大氣成分則與地球相同,皆以氮氣為主。隨著南半球在西元2000年時進入夏季後,表面薄冰層部分昇華為氣體,使大氣濃度增加。根據測得的氣體含量,Lellouch等人估計海衛一現在的大氣壓約為40~65微巴(microbar,μbar),大約是地球平均大氣濃度的二萬分之一而已,但已經比1989年航海家2號測得的約高了4倍,當時海衛一是處在春季。
海王星目前已知衛星有13顆,1846年發現的海衛一是其中最大的,直徑約2700公里,約為月球的四分之三大,在太陽系中則為排名第7大的衛星。
從發現至今,海衛一有許多特徵屢屢讓天文學家驚訝,譬如它的地質活動、表面冰層是由冰凍的氮與一氧化碳為主而與其他冰衛星不同;最特別的就是它是太陽系中唯一逆向公轉的大衛星,即海衛一繞海王星公轉的方向,與海王星自轉方向相反,也與太陽系中絕大部分已知的天體自轉或公轉方向相反,天文學家由此推論海衛一可能是被海王星捕獲的,而非一起形成的。
從星體特性來看,海衛一可能與冥王星同源,都是古柏帶天體的一份;天文學家目前正在努力瞭解這些遙遠天體的物理性質,或許對太陽系形成歷史有所助益。(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