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18/06/19/related-space-force/像這次的太空武力,現在占主導地位的航太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馬丁 (Lockheed Martin),以及世界第 4 大軍工生產廠商諾斯洛普格拉曼 (Northrop Grumman)、雷神 (Raytheon)、英國航太系統 (BAE Systems BAESY),都可能參與其中。
雖然川普言論一出,美國空軍高層透露對這個計畫興趣缺缺,但隨著愈來愈多發達國家加碼投資太空計畫,遲早也會需要某種型態的太空軍事部署。那麼未來的太空軍事武力會是什麼樣子?藉由軍事理論和些許想像力,MarketWatch 報導認為,透過部署監控與偵查技術、後勤物流、軌道攻擊能力,建立全面的太空優勢地位是一定要的。
在監控與偵查方面,將透過衛星和太空無人偵察車隊技術,即時發送和協調來自地面部隊的情報,創建一個多面向的敵方陣地和活動布局,實現更有效和更準確的行動。獲取的數據將在太空部隊地面和空中指揮中心進一步審查,這個指揮中心可能以軌道太空站的形式進行。
在後勤部分仰賴能夠在太空中穿梭的運輸工具向太空中的任何地區運送軍械、車輛、物資和人員,並在軌道與地球間進行資源調度。報導認為,在可重複利用的太空火箭出現後,開發這種太空載具將是合乎邏輯的下一步。
在攻擊的部分,軌道上的戰爭可以透過安裝在特殊衛星與設備的太陽能或雷射炮來攻擊,藉以融化或蒸發導彈、飛機以及地面目標,衛星上的特殊裝備必須能夠抵禦駭客攻擊,軌道結構周圍還必須部署特殊的防禦措施,捍衛戰略要點,組成中隊並攻擊敵方的太空設施。
除了軍事部署之外,戰爭不會專門為資源而戰,誰能掌握最短的貿易與旅遊路線,就等於掌控全世界的金流,因此各國需要在不同星球、小行星、衛星建立定居點,為部隊和乘客提供燃料、娛樂和資訊,為業主創造可觀的收入。
此時太空部隊必須採用小型敏捷的戰鬥機,分人員駕駛與無人駕駛,保護更大型、速度更慢的運輸車輛,這些運輸工具將把殖民者、物資和遊客帶到太空,並保護他們。一旦建立起來,這些定居點和軍事設施,必須採用被動和主動防禦措施為自己謀生。
建立太空軍備的後果就是國家之間開始發展超遠程武器,例如雷射炮和重型遠程導彈,這些武器的射程距離是星球到星球,將謂新的太空時代帶來浩劫和苦難。戰爭平息後,太空部隊將面臨一個艱鉅的任務,即幫助難民遷往另一個星球上的新家園,或者是一個遙遠、未知的小行星。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且基於 1967 年簽訂的外太空條約 (Outer Space Treaty),闡明太空是全人類而非個別國家的領域,加上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提出禁止在太空中放置武器的條約,但回首歷史,並不是不可能發生,只要人類沒有被天災完全殲滅,科技進步到可以征服太空,星際大戰可能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