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6題柏賢覺得需要再討論的整理出來如下......
2010年
第60題 ??答案"可能"有問題
60.下列哪一種環境,不是可能促使恆星形成的外力之一?
1.星系漩臂旋轉時所形成的密度波 2.超新星爆炸所形成的震波
3.大質量的恆星發光 4.受黑洞引力所形成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
引述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1%86%E6%98%9F%E6%BC%94%E5%8C%96恆星的誕生 --
恆星的演化開始於巨分子雲。太空中的粒子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厘米 0.1到1個氫原子,但是巨分子雲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數千到百萬個氫原子。一個巨分子雲包含數十萬到數千萬個太陽質量,直徑為50到300光年。
在巨分子雲環繞星系旋轉時,
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重力坍縮。 例如:巨分子雲可能互相衝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1.)。鄰近的超新星爆發拋出的高速物質也可能是觸發因素之一(2.)。最後,星系碰撞造成的星雲壓縮和擾動也可能形成大量恆星。 →
這是另一個因素之一 ----------------------
大質量恆星在大質量的恆星,在電子簡併壓力能夠成為主流之前,核心已經大到能夠將由氫融合產生的氦引燃。因此當這些恆星在膨脹和冷卻時,它們的亮度不會比低質量的恆星大多少;但是它們會比低質量恆星開始時的階段亮許多,並且也會比低質量恆星形成的紅巨星明亮,因此這些恆星被稱為超巨星。
質量特別大的恆星(大約超過40倍太陽質量),會非常明亮和有著相當高速的恆星風。 →→ 這邊雖然沒在上頭因素中提到,但如果恆星風吹襲巨分子雲,其作用力也應該會是觸發因素之一,那答案 3. 就成立
引述另一條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E%9F%E6%81%86%E6%98%9F原恆星 -- 是在星際介質中的巨分子雲收縮下出現的天體,是恆星形成過程中的早期階段。對一個太陽質量的恆星而言,這個階段至少持續大約100,000年。它開始於分子雲核心的密度增加,結束於金牛T星的形成,然後就發展進入主序帶。這個階段由金牛T風-一種恆星風的開始宣告結束,標誌著恆星從質量的吸積進入能量的輻射。
觀測顯示巨型分子雲總體上近似在維里平衡的狀態,星雲中的重力束縛能被星雲中構成分子的動能平衡。任何對雲氣的干擾都可能擾亂它的平衡狀態,干擾的例子可以是來自超新星的震波;星系內旋臂的密度波,或是與其他雲氣的接近或碰撞。無論擾動的來源是何種,只要夠大就可能在雲氣內特定的地區造成重力大於熱動能的重力變化。
前三個答案的共通性,是外力影響造成分子雲氣內部重力坍縮促使恆星形成,其整個過程是非常緩慢而不易查覺的!
至於 4. 受黑洞引力所形成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本身完全受到黑洞強大引力的主宰,其影響比較不可能有讓恆星形成的環境!
這有點像行星環的現象,可以參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5%B8%8C%E6%A5%B5%E9%99%90洛希極限洛希極限(Roche limit)是一個天體自身的重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它以首位計算這個極限的人愛德華·洛希命名。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