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都是用萬駿20公分牛頓鏡+TouCam拍的
第一張拍30秒然後疊圖在經過軟體調整亮度
隱約看得見幾顆衛星
第二張用萬駿ToUCam接環+很爛的兩倍鏡+H20目鏡做擴大攝影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用擴大攝影
有做裁切,但是不 何故,影像似乎看得出來不是很漂亮的形狀。
到底是焦距沒調好?還是光軸沒對好?或者是有其他原因,請大家指教。
20公分的拍這樣就很好了!
不漂亮是因為seeing不好,通常拍行星最好是快接近天頂附近是最好的,
拍起來差很多。拍行星拍到最後,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老天爺是否願意
賞給你一個非常棒的天氣而已。
光軸還要細調確認,最好架上後再確認是否有跑掉。
有人覺得追縱不太重要,因為軟體會校正過來。不過我還是覺得追縱很重
要,因為校正多少會有誤差,能夠追得準少校正還是最好的。
最後就是熱平衡的問題,近來木星差不多在午夜時到達最高點,建議你
就先把望遠鏡搬出去,讓它熱平衡到快午夜時才拍,保證效果不一樣!
(那邊的治安應該還好,沒有人會搬望遠鏡吧...)只是最近會比較冒險些,
因為天候不穩定,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給你下雨。
再來就是調焦,認真一點的話,真的是要弄電動調焦,我也試過要用手調,
不過因為用大傢伙還要爬椅子,還要用手調,還要看電腦、按控制器、趕蚊子,
根本忙不過來,對焦足以對到你抓狂,因為影像會晃晃晃,加上大幅放大後,
就可以體會到我們的大氣層真的讓我們看星星像是從水中看一樣,那個行星
影像是會扭曲和變形的。用電動調焦,就可以專心看銀幕,觀察每一小節的
焦距那一個是可以看得到最多細節的部份...。
當然,我不鼓勵花錢玩天文,因為這一台不必爬梯子,所以可以用手慢慢調,
細調的感覺是:抓住調焦輪,稍微用一點點力扭動推進推出,等晃完穩定後,
再看看是否能看出比較多的細節,一直找到最穩定的那一節。
反射鏡的熱平衡是比較讓人忽略的東東,你不妨硬碟準備大一點的硬碟,就拍多
段來看看,驗證熱平衡的現象即可。
更認真的話,就一幅一幅拆出來,把糊掉的剔除,再重新疊,就會讓像更鮮明紮實。
之前是拍了一晚,然後就處理了一個星期,因為是總共八千多幅,然後一幅一幅看,
剔掉到只剩下二千多幅來疊。看到最後,眼睛也變利了。
疊的幅數也要夠,通常真的是至少要八百以上才會漂亮。
拍行星是真的多拍幾次效果就出來了.....幾天來的疲勞已經差不多解除了,等天氣
好時再來試那新買的TOUCAM三代好了!我稍微試過一下,成像很鮮明漂亮,應該
拍出來會蠻漂亮的,只是不知道功力退步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