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http://s00639.blogspot.com/2015/03/blog-post_25.html當光學系統存在像差沒如此理想, 甚或有內反射存在時, 就會變成下圖的 b 與 c 圖. 這個圖叫作 CTF (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 也有人稱它為 MTF (mu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或 OTF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CTF 很好用, 因為把受量測的光學系統結果畫上去, 就可以與理想狀況比一比, 從而得知其品質狀況
例如很多人講: 反射鏡或折反射鏡前有次鏡或支架遮蔽, 因此 "對比變差", 那麼, 有多嚴重?
n 是主鏡的被遮蔽率, n=0 就是無遮蔽, n=0.4 就是 40%, 蠻多折返鏡都接近這個數字. 大多數情況, 看線1, 2;
相同解像力下, 有遮蔽的鏡子的對比都會比無遮蔽的差, 符合大家講的.
不過以 40% 遮蔽率為例, 高解像力情況下 (ex. 120 lp/mm 以上),
40% 中央遮蔽的鏡子的 contrast 竟然高於無遮蔽的鏡子?
線 1,2 與線 3,4 這兩組都是描述同口徑, 同焦比下中央無遮蔽與 40%中央遮蔽兩隻鏡子 performance 的 CTF.
有何不同? 這要回到 contrast 的數學定義,
如果目標透過光柵儀器的量測, 其能量分佈正弦圖, 波峰到波谷是從 0~1, 對應 contrast 就是 0% ~ 100%,
那麼我們就要看線 1,2. 比如說: 雙星.
如果目標的能量分佈量出來, 最高就只有 10%, 那麼我們就看線 3,4. 比如說: 對比很低的行星表面細節.
至於線5, 6 是人眼能辨識的最小 contrast 門檻.
像: 看雙星時, 在雙星目標 contrast 20% 以下… 這樣講比較抽象, 因為想像不到 contrast 20% 是怎樣?; 倒過來講, 在放大倍率超過某種程度 (到達 resolution > 120 LP/mm) 後, 40% 中央遮蔽鏡子目視的 contrast 會稍稍比無中央遮蔽的鏡子好 (A>B; E>F). 這就是標題寫的那個 "反射或折反射鏡的副鏡遮蔽竟也有好處",
而 "中央遮蔽的鏡子airy disk 盤面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