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宜居行星 新研究指向F型生命系统
WIKI
https://zh.wikipedia.org/zh-tw/F%E5%9E%8B%E4%B8%BB%E5%BA%8F%E6%98%9FF型主序星(F V),通常也稱為黃白矮星,是光譜類型為F,光度分類為V的主序星(燃燒氫)的恆星。太陽系附近的F型主序星占比約為3%左右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1%92%E6%98%9F%E5%85%89%E8%B0%B1大多數的恆星都使用摩根-肯納分類法(MK)的系統,以字母O、B、A、F、G、K、和M,從最熱的(O型)依序排列到最冷的(M型)。每個字母項下再用數字從0到9細分為10個次分類,其中0是最熱的,9是最冷的;例如A8、A9、F0、和F1是從熱到冷的順序。這個序列已經擴展至其它恆星和類似恆星的天體,像是D 表示是白矮星,S和C是碳星。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449884.htm物理学家们对F型恒星系统进行了探索。恒星根据其表面温度可分为七个字母类别。 它们在质量、光度和半径等其他因素上也有所不同。 F 型恒星处于中等水平,比太阳更热、质量更大。 F 型恒星呈黄白色,表面温度超过 10000 度。
宜居带(HZ)是指恒星与环绕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水的距离。 在由博士生沙恩-帕特尔(Shaan Patel)领导、曼弗雷德-昆茨(Manfred Cuntz)和内文-温伯格(Nevin Weinberg)教授共同完成的这项研究中,物理学家们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系外行星档案(Exoplanet Archive)对目前已知的存在行星的F型恒星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该档案馆是一个在线系外行星和恒星数据服务机构,收集数据用于研究。
昆茨博士说:"F型恒星通常被认为是高亮度恒星的末端,很有可能孕育出有利于生命的行星。然而,科学界往往忽视了这些恒星。 虽然F型恒星的寿命比太阳短,但它们的HZ更宽。 简而言之,F型恒星在天体生物学方面并非毫无希望。"
帕特尔说:"F型恒星系统具有较大的HZs,因此在处理宜居性问题时是重要而有趣的案例。"
HZs被定义为地球型天体有可能承载外生命的条件合适的区域。 外生命是指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