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德國行一定有收穫,不過社長把身邊的高手都忽略了...很多高手是不輕易隨意教人,畢竟那是花功夫的結果...
香港就有好幾位友人,我相信如果願意就近討教,應該就會大有所獲不需要跑到德國,不過還是期待您德國取經的結果了。
PI 很強大,但是並非所有功能都是必須的...這是我真心話...有些東西過度使用就失去原來該保有的狀態,很美卻破壞了
很多原有的東西,基本上我個人傾向盡量保持原狀,只有處理能確定的部分,如可確認為雜訊或者色調...一堆PI官網很美
卻嚴重失真的照片就是過度使用的結果! 當然"美"這東西還是比較主觀的,畢竟很多東西並非眼睛可見,自己高興比較重要,
我自己也是慢慢的朝著如何保持原狀細節色調而不破壞到原本星空細節而努力中。
以下是德國取經的其中一項結果。
這次德國之行,其中很重要一點是查找不足。我用一個2TB的流動硬盤,把兩年來在西藏拍的圖檔全數帶過去,拿一些經典案例出來討論,也讓Vicent用軟件檢視影像訊息內容。
我要承認討論過程中充滿我的質疑、反證,因為他有些建議,跟不少主流高手的做法剛剛相反,但最後我還是要聽他的。我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是,我手上有些已完成目標,若要拍下其最暗淡的型態及表現西藏的天空下應有的影像水平,有不少是要重拍的。
昨晚試試新的設定,下圖是比較去年用同樣曝光時間拍的,兩者都是B通道,訊噪比的分別十分明顯。初步看,較差那張增加一倍曝光也未能跟較好一張看齊,結果說明一切。再想想人家用的是Zeiss 3.5米口徑天文望遠鏡,有15年專業拍攝經驗,我想自己沒資格再去反駁了。
這次旅程花了不超過2000美元,以我在西藏每年能進行千多小時曝光計(年底再建一個小趟頂,又會增加一倍),而從工作坊中學到的單一樣資訊,已能把西藏的效益提升一倍以上。很明顯,2000美元買不到西藏的1000小時拍攝時間,三數年累計下來,這筆旅費是很划算的。
對了,2000美元也買不到一個35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