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 00:52:23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首次全面性研究,NASA 科學家發現國際太空站滿布細菌  (閱讀 3477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於: 2017-02-11 11:24:10 »

ISS 太空站細菌
===

太空站疑現外星細菌
==
SpaceX將把致命細菌送上國際空間站ISS


http://www.digitaltrends.com/cool-tech/spacex-mrsa-delivery/
SpaceX to deliver a lethal superbug to the ISS, but the astronauts don’t mind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84069.htm

進入太空之后,國際太空站 ISS 的微重力環境或許能加速其變異速度。雖然有些人擔心此舉將導致細菌大爆發,但此舉將幫助科學家研究低重力環境對該細菌的影響,或許有助于研發更加有效的治療措施。MRSA細菌對現有抗生素的耐藥性正迅速增強,因此打擊它們的難度極高。每年,該細菌在美國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肺氣腫、艾滋病、帕金森綜合癥和謀殺案受害者人數的總和。


===

多年前有一片
天外來菌

來自未來的警訊"致命病種" (The Andromeda Strain)/天外來菌
天外來菌 改編自Michael Crichton的同名暢銷小說
最終通過“來自未來”的加密代碼發現能消滅“仙女座”病毒的居然是深海火山口的嗜硫菌,縱然仙女座病毒可以肆無忌憚的變異、進化,但改變不了自身硫基結構,這樣正好被深海細菌消滅,但是這種嗜硫菌在未來由于人類礦產開發而絕種,最終熱衷于破壞環境的人類最終被最低級生物拯救。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02-21 14:39:06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1 於: 2017-11-29 07:51:33 »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1129/s00014/1511893630356

什卡普列羅夫報道,指近日在國際太空站(ISS)外層發現活着的細菌,他推測可能來自外太空。這些細菌樣本被帶回地球作研究,初步相信並無殺傷力。

曾有太空人意外帶上太空先例

什卡普列羅夫(Anton Shkaplerov)說,這些神秘細菌是在俄羅斯太空人太空漫步時蒐集樣本得來,尤其是在太空站外面引擎燃料廢物積聚之處和一些隱蔽的角落。他說,目前所知的是這些細菌在太空站組件發射時並不存在,這意味它們可能來自外太空。

不過,這並不意味這些細菌一定是「外星生物」。什卡普列羅夫指出,過往亦有地球細菌經由太空人的平板電腦和其他器材被意外帶上太空,並在太空站外層的真空環境、正負攝氏150度溫差的極端環境中存在達3年。另一方面,地球細菌亦可能被電離層產生的電磁力「射上」太空,這種現象稱為「電離層升力」(ionosphere lift)。

在地球,科學家亦曾在北極永久凍土中找到可以忍受火星般惡劣環境的細菌。因此,上述細菌是否由地球「出口轉內銷」,尚待進一步查證。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2 於: 2017-12-06 18:14:24 »

ISS 上也有細菌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677109.htm


近日PeerJ 期刊发布了一份国际空间站内部微菌环境调查报告,并非如人们一般想象的那样。经过17年的服役和多轮空间站宇航员的生活和栖息,在ISS内部现存超过4000多种微生物菌落,而且这并不是坏事。

事实上,这些微生物其实是通过计划故意送至太空的,这项实验将采样自地球多个体育场馆的微生物菌落送至国际空间站,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些微生物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能否继续生长。ISS空间站的宇航员特意将其用药签涂抹至生活场所,并且不断从15个ISS中不同的地点采样送回地球检测,据悉在最新的报告中这些样本签中的微生物菌种数量从1036-4294种不等。看来在ISS环境中许多微生物都能够继续生长,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微生物学家David Coil解释“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是有益的”,这项调查报告的结果“令人鼓舞”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3 於: 2020-02-21 14:39:27 »

https://technews.tw/2019/04/09/bacteria-and-fungi-on-iss/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國際太空站是一個充滿細菌與真菌的環境,最近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發表在太空站這個封閉空間中第一個全面的細菌與真菌目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細菌不僅會讓人生病,而且真菌生物膜在地球上會引起微生物腐蝕的能力,也可能在太空站上造成機械堵塞,對國際太空站的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

國際太空站是一個密封的封閉系統,經受微重力、輻射、升高的二氧化碳,以及透過高效率網 (HEPA)  過濾器過濾的空氣,被認為是一個「極端環境」,也是讓細菌可以茁壯成長的溫床。過去科學家嘗試使用傳統的培養方法監測太空站上的微生物種群,但 40% 的微生物無法在培養皿中生長,使研究難以進行。

現在研究團隊利用傳統培養方法和基於分子的技術開發一種新的取樣和測試方案,因此可以對太空站上的微生物進行最廣泛的調查。科學家讓太空人在 14 個月的 3 次飛行中,針對國際太空站上 8 個地點收集表面樣本,包括觀察窗、廁所、運動平台、餐桌和睡眠區,送回地球分析。

研究發現這些微生物來自人類,與地球上的健身房、辦公室和醫院發現的類似,包括所謂的機會性病原體,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通常在皮膚和鼻腔中發現,以及與人類腸胃道相關的腸桿菌。雖然它們可以在地球上引起疾病,但目前還不清楚這些細菌對國際太空站的人類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這取決於每個太空人的健康狀況以及這些生物在太空環境中的運作方式。

由於這些細菌和真菌生物膜會促進對抗生素的抗藥性,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高級研究科學家 Kasthuri Venkateswaran 表示,由於太空人免疫力已經改變,而且無法獲得地球上的醫療措施,所以這項發現對太空人而言很重要。

目前國際太空站上有 6 名太空人,該研究可用於改善太空人的安全措施,為長期太空旅行或太空生活做好準備。研究已發表在《Microbiome》期刊。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4 於: 2020-02-21 14:39:54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946455.htm

这两种细菌则是在几年前发现的,对此,研究人员收集了样本希望通过对其展开的研究获得更多的发现。了解这些细菌跟地球细菌的不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它们的危险性,并且空间站上的居民在太空中极其脆弱,这一点非常重要。

好消息是,这两种出现在饮水机里的细菌并不比生活在地球上的同类细菌更危险。最近的研究表明,空间站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这是否是一件坏事,尽管因为人类身体上自然地携带着许多细菌,这些微生物向ISS的传播确实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PLOS ONE》上。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5 於: 2022-02-21 10:41:53 »

ISS 
但全新發現的細菌為近似羅氏甲基桿菌(Methylorubrum rhodesianum)卻又不同且未知的全新物種。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4968.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