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將永裕兄的寶貝機20公分F5鏡安裝並調好光軸.本想寫一篇此鏡的光軸校對,但發現太難了寫了,單是利用我的針孔目鏡蓋,要拍攝照片就粉困難! 同時要詳細寫調整方法更是艱鉅的事情! 所以老貓就簡單說明幾個步驟.
1.安裝二次斜鏡.重點是...先把主鏡不安裝,或是放一張白紙蓋住主鏡! 這樣就看不到主鏡的干擾. 二次鏡放在目鏡中央位置!轉動斜鏡讓鏡面朝上!(不要左歪右斜) 重點是二次鏡的鏡面中央是在目鏡座視野中央位置!
2.將針孔的目鏡蓋放在目鏡座上,此法可確保眼睛(觀測點)是在目鏡座中央位置!沒有偏移!! 同時將主鏡朝向較亮的光源.因針孔會降低鏡筒內亮度.
3.此時用針孔可以確定二次鏡的中心和目鏡座視野中央位置. 放入主鏡或拿掉蓋住主鏡的白紙.會看到光軸歪了! 重點來了.此時要調整主鏡,讓眼睛看到兩個重點.a...看到斜鏡的4個支架的長度一樣顯現在眼前. b...是主鏡的三個邊緣固定黑色墊片都可以同時看到! 這兩點若是有一點看不到,都表示主鏡歪了.
4.調整要點是先看到斜鏡的4個支架!大約三個支架長度相同後,再看主鏡的三個黑色墊片是否也出現了? 此時拿開針孔蓋,眼睛稍左右看一下視野,應該都會出現,慢慢調出主鏡三個墊片都同時出現.
5.再放置針孔蓋,會看到斜鏡的4個支架長度都相同.也就是在目鏡視野內的斜鏡剛好是在視野正中央!4個支架長度相同(應該都是黑影.背景是白色反射鏡). 若仔細看會發現斜鏡中央和主鏡中央並沒有重疊在一起! 這是短焦鏡特有的offset(偏心量)現象.焦點越短,離軸心會越遠.這是針對斜鏡做offset修正減少光損.(有好事者可能會問,若是我硬要將偏心量調為0mm.兩鏡中心重疊!這樣可以嗎?老貓要說,當然口以!只是你的鏡筒光損會增加,對於 星點品質無太大影響…只是老貓想,這樣應該也滿好玩的…呵呵…)
粉抱歉,老貓不會畫圖做說明,這可參考技安兄的牛頓光軸修正說明...我僅能說一些調整重點...
*.最後的細調整,可以利用較專業的雷射做最後細調.如沒有較好的雷射器,可利用好天氣將朝向一顆亮星,失焦下做光盤繞射細調. 老貓的大溪天文台10"鏡就是利用CCD做星點光盤光軸細調.
圖1:老貓的老雞絲 自做的針孔目鏡蓋
圖2:放置斜鏡.調好斜鏡,再調主鏡.
圖3.最後用雷射十字規細調光軸
圖4.針孔下的斜,主鏡的中央偏移offset現象.
老貓將以前寫得主鏡固定支點設計和偏心量做個PO文,給有興趣的小貓參考.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8&topic=174.15
這一次講的是如何做一架反射望遠鏡(鏡筒).因為這樣的基礎是設計大型望遠鏡的啟點.這些常識和製作的經驗對於想自己改裝已有望遠鏡或計劃將來想做一架來玩玩的人而言都有幫忙的...因為都是業餘的鄉親或同好看本文.所以大型鏡的設計就越放後面啦...今天的主題:反射鏡的製作必要的計算...
近年來,許多製鏡的同好比起10多年,20多年前的前輩們幸福太多太多...以現代的眼光看,老貓認為只要郵購主鏡和斜鏡等必要零件,就可以自己設計一架望遠鏡筒.但是組裝的計算還是要靠自己的理想規格去購買接近的成品來組裝.除非是買kit,否則各部零件都要自己算計後再去下訂單...
1.倍率的視野:
實際視野和倍率的關係:
實際視野=目鏡光學視野/倍率.所以倍率=目鏡光學視野/實際視野
目鏡光學視野=實際視野×倍率!
這要清楚了ㄇ?
2.3支點式主鏡設計:適 20公分鏡的反射鏡製作 .圖一.
支點位置=0.7x 主鏡直徑
3個支點含蓋鏡面,那每個支點角距是120度間隔
*.3個支點適合20公分以下口徑的反射鏡.
●9"浮動"主鏡支撐點設計: 這個比較複雜.每個支撐點的位置如圖二
外圍支撐點DB=0.816x 主鏡直徑
中央支點DA=0.612x主鏡直鏡
內圍支撐點DC=0.408x主鏡直徑
中央支點DA(共有3個支點).每個支點間隔上120度間隔.等距離.
*.此款設計適合35公分反射鏡.或是20公分主攻高倍率行星觀測的主鏡架結構.
*.35公分到60公分主鏡需要18個支撐點浮動設計,在此不列囉...
圖三為18支撐點3支點設計.
主鏡直徑D:
DA=0.576D
DB=0.816D
T=0.211D---->(3邊相同長度的正三角形,紅色點的位置)
L=0.333D---->支架長度
3個支點相隔120度間隔.每個支點共有3個支撐點×2個設計.3個支撐點為1個三角板為面的設計.
*.50-60公分口徑反射鏡(超薄型主鏡厚度)
3.斜鏡短径計算:
斜鏡到焦點距離L、焦比F
主鏡焦點成像直徑dmm.(可達到100%光量的反射為基準)
斜鏡短径=L/(焦点距離/(D-d))+d
例如:一反射鏡,其口径=200mm、焦點距離=1000mm、L=225.d直径=15mm(100%光量反射)
計算=225÷(1000÷(200-15))+15=約56.6mm<--短徑直徑
在低倍率的廣視野需求,主攻星雲星團觀測的話 ,d值要考慮為=10~15mm. 若是主攻高倍率行星表面觀測為主的話 ,d值=5~10mm較為適合.這是主攻行星觀測時,斜鏡若是有較寬的周邊光量,主要會影響到行星表面的雜光過高.以降低雜光為要.
4.斜鏡中心偏差量計算:
在焦比小的反射望遠鏡,其斜鏡中心点和主鏡光軸偏移量會越大.這是因為斜鏡傾斜45度,光路進入斜鏡時,反射鏡的中心點和斜鏡中心的垂直偏差些正.
斜鏡中心偏差量=斜鏡短径÷(4×F).最後偏差量x1.4142 注:主鏡光軸和斜鏡中心位置的垂直方向偏差量.垂直方向為目鏡座方向.
例如斜鏡短徑90mm、焦比F=4.5
90÷(4×4.5)=90÷18=5
5×1.4142=約7mm.就是斜鏡中央點往目鏡座方向移7mm.
*.因為低焦比偏差的關係,目鏡座孔要往做約 2mm的位移(原主鏡和斜鏡中央重疊時,90度反射的目鏡座中央位置向鏡筒外方向偏移2mm.
5.筒外焦點計算:
筒外焦點位置=縮短目鏡座的頂部+2~3公分(for Or,k,HM目鏡).但這也要看一些特殊目鏡要求而定.這個就要依所使用的目鏡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