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系外行星大氣中缺失水分子之謎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441
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天文學家David Sing等人,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
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研究炙熱的木星級系外行星的大氣層,這是同類研究中迄今數量最多、
最詳盡者,結果發現了為何有些系外行星大氣中的水含量比預期還要少之謎的答案。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並確認了將近2000顆系外行星,另外還有約4000等待確認中。有些系外行星是所謂的「熱木星(hot upiter)」,
即質量為木星等級以上,且因非常靠近其母恆星而使表面極熱、公轉速度極快的系外行星。但也正因這些熱木星太靠近母恆星之故,
易被恆星的明亮光輝掩蔽,難以單獨對這些系外行星進行研究。為此,哈伯過去只在有限波段範圍內探測過少數幾顆熱木星;
而這僅有的僅篇研究卻發現有幾顆系外行星大氣中的水含量比預期中的還要少,天文學家對此現象一直不解。
Sing等人利用哈伯和史匹哲,以不同波段探索並比較10顆熱木星的質量、大小、溫度和大氣的光譜特徵等,
其中只有3顆的大氣曾被仔細研究過。這是迄今數量最多的系外行星大氣光譜星表,
也是天文學家第一次把數量這麼多的系外行星們放在一起進行多項特徵的比較研究。結果Sing等人系外行星大氣的差異度比原本預期的還要大。
這10顆行星如右上圖中所列,圖中大小為按照實際比例繪製。10顆中最小的HAT-P-12b,其直徑大約與木星差不多;
最大的WASP-17b則約為2倍木星直徑。圖片除了HD 189733b已確知是顆藍色行星之外,其餘行星的顏色與雲系樣貌是根據理論模擬資料推測的結果。
而10顆中大氣溫度最高的是WASP-12b,其溫度高到可以讓背對恆星的夜晚面也發出光輝;同樣的效應也可在WASP-19b和WASP-17b上看到。
這10顆中有數顆行星具有很強的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效應,這種效應會讓行星如同地球一樣,面對恆星的白晝天空呈現藍色調,或在日落時看到偏紅的太陽。另外,可見到WASP-6b、HD 189733b、HAT-P-12b和HD 209458b等行星邊緣呈現藍色色調。
所有他們研究的系外行星,其公轉軌道大小都在地球軌道以內。從地球上觀察,當系外行星行經母恆星前方時,部分星光是穿越行星外層大氣後才抵達地球,因此留有行星大氣的獨特印記,可從中瞭解行星大氣所含有的元素和分子,其中也包含水分子,此外也可以藉此分辨其大氣中是否有雲朵,藉此尋找含水量比預期少的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
Sing等人經由電腦模擬,結果呈現:完全無雲(cloud-free)的系外行星有很強的水分子訊號,
那些熱木星的大氣中有微弱水分子訊號者則含有雲和霾,而這兩者以前都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不含有水分子的。
至此,謎題解開!不是沒有水,或是水含量比預期低,而是水被藏起來了,沒探測到罷了。
所以理論學家們不用擔心得重新思考系外行星形成的理論模型了。
系外行星大氣的研究目前還在起步階段,已觀測過的目標數量實在不多。這些天文學家們希望未來接替哈伯的下一代韋伯太空望遠鏡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升空之後,能在紅外波段解讀更多系外行星和它們大氣層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