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7.6cm,能看的也不少了....(這要請Jacky兄談談了,他有一支廠牌口徑與您相同的鏡子,焦長長一點而已...900cm)
深空的星雲,星團,我在台北市南區市郊,比7等亮的,機會較大,比7等暗的機會不大(我用同廠口徑120CM,F8.3去看是如此),在市區附近,不要太相信廠商公佈的"理論值\\",倒不是說廠商騙人,而是那是在無光害的情況下才有此能力(去標高2000m上下的地方吧,深山也可以),而除了少數幾個較大的小宇宙星雲,大部分星團好像比星雲要容易看到,一粒粒的星點(星團)比淡到不能再淡的薄薄棉絮(星雲)要來的容易些,當然還是有幾個例外(像M42之類的),而星團中,疏散星團(一大片)又比球狀星團(集中成一小顆)容易些....
其實深空這類的天體,除非特殊原因,倍數越"低"越好(亮度問題,口徑已不能改變,只有降低倍率提高亮度....),不過大部分的情形是不容易找到,而不是望遠鏡看不到....(用双筒很容易找到,而且可以看很多哦.....!
)
行星就是長焦大倍數了,可是此時廠商公佈的"理論值\\"就有用了,在口徑限制下,放大到最大倍率去看,不要不相信極限倍率(視物鏡的光學水準,可以適當的多一點倒無所謂,容易算的經驗值大約口徑x20左右,您的大約76x20=152,160倍以下吧!),我最近就幹過一件\\"蠢\\"事,拿了一個超短焦的目鏡,又算錯放大值,把它放在一個焦長2000mm的鏡子上看土星(快800倍多),看是看的到,不過好像打了馬賽克般模糊,而且像傳統式螢幕用了十年那樣暗到不行......
很多時候不是儀器不好,而是技巧的問題,就像aa兄講的,有空可以找我們有活動的時候,帶來由會裏的同好一同學習,很快就入門了...
雖然我對太x有點不好的印象,不過Skywatcher雖是對岸製品,但價錢性能比卻是最高的(ex. 50元有70分水準,日製廠牌的逸品,可能有達95分水準,但要價就不只50元的兩倍,有可能是三四倍,但這不代表一定非便宜的或高價的就不好,看您的價值觀及使用目地為何而定,在某些時候95分就要比70分來的重要)沒記錯的話,同好蔡逸龍兄就有一只SK牌的80ED鏡,他用它也拍了不少好作品(雖然最近聽說那支好像已被他編入\\"導星鏡\\"了...),入門的東西也用入門的用法,只要不是玩具店出來的,應該都還是有使用的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