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04:46:07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主序前星的嬰兒期 系外行星地球可能要有生命比想像容易 +宜居带行星氧太多扼杀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閱讀 2150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76



« 於: 2014-12-05 08:42:35 »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12/141204143136.htm


想像圖

"主序前星的可居住區"將刊登在2015年1月1日 發行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
 研究人員發現,在年輕的世界的可居住區, 軌道內行星水可能在行星的表面會是液態, 可以用望遠鏡檢測大氣的生命信號, 這些遠距離嬰兒行星應該能夠被下一代地面望遠鏡看到
,此外,研究人員說,由於前主序期為最酷的明星期很長 可達25億年中,它可能在其母星的早期階段發展出生命,開始在一個星球上,然後生命後來會移動到這個星球的地下(或水下)因為恆星的光度下降。



主序前星  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B%E5%BA%8F%E5%89%8D%E6%98%9F
主序前星(PMS星或PMS天體)是恆星尚未成為主序星的一個階段。它可以是金牛T星或獵戶FU型變星(質量小於2太陽質量),或是赫比格Ae/Be星(2至8太陽質量)
這些天體的能量來自於重力收縮(相對於主序星的氫熔合)。在赫羅圖,主序帶前階段,質量在0.5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將先沿著林軌跡(幾乎垂值向下),然後沿著亨耶跡(幾乎水平向左的朝向主序帶)移動。

通過光譜的測量和對溫度與重力間的交互作用,主序前星能夠從主序星的矮星中分辨出來,因為主序前星是比較臃腫的恆星。
在周圍的物質都落入中心的恆星之前,它都被視為原恆星。當周圍的氣體和塵粒消散,吸積的過程停止,這顆恆星才能成為主序前星。

當主序前星越過恆星誕生線之後,便能在可見光下被觀測到,而主序前星階段維持的時間在恆星的生命中低於1%(對比下,恆星生命大約有80%在主序帶上)。

一般相信在這個階段的恆星有密集的星周盤,也是行星可能形成的場所。

=> 不過 科學家也說前主序星會有類似 X射線和紅矮星一樣都會有放射線
 到底會如何影響生命??

« 最後編輯時間: 2014-12-05 15:30:28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76



« 回覆文章 #1 於: 2014-12-05 15:30:14 »

宜居带行星氧太多 扼杀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51859.htm


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一般来说,近距离环绕低质量恒星(也是宇宙里最常见的恒星)的行星是搜寻外星生命的主要目标。然而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研究生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某些这样的行星因为在形成时期所经历的酷热而早已失去支持生命存在的机会。卢格尔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幻影地球”。“由于它们堆积了大量的氧,因此从远处看这一行星非常类似地球——但如果你细致调查会发现它们只是海市蜃楼;行星表面根本不存在水

低质量恒星,也被称为M矮恒星,比太阳要小,也没有那么明亮,因此它们的可居住区可能距离自身非常近。可居住区是指位于距离恒星合适的位置使得液态水能够在绕轨道运行的行星表面存在,从而支持生命的存在。

距离宿主恒星非常近的行星相对更容易被天文学家发现。天文学家通过研究行星过境,或者说是从宿主恒星前经过导致宿主恒星亮度发生轻微下降的方法(也被称为凌日法),或者通过测量恒星因行星的引力作用而发生“摇晃”的方法(也被称为径向速度法)来发现和测量行星。

而在发表在期刊《天体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里,博士研究生罗德里格·卢格尔(Rodrigo Luger)和研究合作作者、华盛顿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罗里·巴尔内斯(Rory Barnes)发现,计算机仿真显示某些距离低质量恒星非常近的行星很可能早在形成过程中,自身的水和大气层就因酷热而烧毁消失。

“所有恒星都形成于巨大星际气体云的坍塌,后者在收缩过程中将以闪电的形式释放能量,” 卢格尔说道。“但由于M矮恒星质量非常小,因此引力也较小,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坍塌——可能需要上亿年的时间。”

“环绕这些恒星的行星可能在1000万年的时间内形成,因此当恒星还处于非常明亮的阶段时它们就已经存在,这对宜居性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些行星将变得非常炙热,表面温度超过几千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里,海洋将蒸发整个大气层将变成水蒸气。”

预示这些行星大气层凶多吉少的另一事实在于M矮恒星会释放大量X射线和紫外光,它们会将行星大气层加热至上千度的高温,导致气体快速扩展离开行星并最终消失在太空。

“因此很多位于M矮恒星宜居带的行星在这个过程都干涸了,急剧降低了它们宜居性的概率。”卢格尔和巴尔内斯表示这一过程的一个副作用便是紫外线辐射会将水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较轻的氢更容易离开大气层,而较重的氧则留下。适量的氧对生命有益,但过量的氧可能是生命起源的一个消极因素。

“罗德里格显示延长的逃逸温室效应阶段可能会产生充满氧的巨大大气层,例如比金星大气层还要密集10倍的大气层,” 巴尔内斯解释道。“对外星生命的搜寻往往依靠氧作为外星生命的示踪物——但无生物学的巨大量的氧的产生可能会混淆我们的搜寻。”

卢格尔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幻影地球”。“由于它们堆积了大量的氧,因此从远处看这一行星非常类似地球——但如果你细致调查会发现它们只是海市蜃楼;行星表面根本不存在水。”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76



« 回覆文章 #2 於: 2014-12-09 08:25:19 »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17027/new-research-suggests-better-ways-to-seek-out-pale-blue-dots/#more-117027



隨時間變化 適存帶也會改變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76



« 回覆文章 #3 於: 2014-12-12 10:27:37 »

低質量恆星或許不易存在生命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331

宇宙裡最常見的恆星是低質量恆星,因此天文學家將發現環繞它的行星視為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最近華盛頓大學發表的研究表示,這類行星在星球形成時期,可能會因恆星突發的能量而失去行星存在生命的機會。     低質量恆星的M型矮星,質量比太陽小也更為黯淡,因此其適居區較靠近母恆星。但這篇發表在天體生物學的論文中,以理論模擬認為行星在形成期,低質量恆星可能會把行星上的水和大氣蒸發掉!  論文作者表示:『恆星是從巨大的雲氣收縮而形成,並釋放以光為主的能量。由於M型矮星的質量低所以重力弱,通常需要數億年才能形成。但位於適居帶的行星卻可能在千萬年間就形成了!當行星形成後,母恆星仍處於極「明亮」的階段,造成行星的地表溫度超過1000度,海洋將會沸騰使大氣裡充滿蒸汽。更糟的是M型矮星還會輻射出大量的X射線和紫外線,將行星高層大氣加熱到數千度,以致氣體更迅速地逸散。因此,位於M型矮星適居區的行星歷經此過程後,將大幅降低存在生命的機會。』

         此一過程還有個副作用:紫外線照射會使水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較輕的氫容易逃逸,後續將留下氧原子,使得行星充滿氧氣。這結果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實際上過多的氧卻會妨礙生命起源。因此論文作者稱呼將這類的行星稱為幻影地球(Mirage Earth),擁有大量非生物產出的氧氣,將會誤導科學家以為發現了擁有生命的行星,其實卻不然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