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strocon/permalink/276097319260418/ 1989年歐洲太空總署(ESA)發射了一顆探測器:Hipparcos,它能精確地測量星體的視差至0".001,算出了數百光年內大約 120,000 顆鄰近恆星的距離,當然也包括了昴宿星團 M45、蜂巢星團 M44 和英仙座雙星團。但是結果甫一公佈,立刻引發了爭議,因為 Hipparcos 的測量為 392 光年,和地面測量的 435 光年大相逕庭,而如果 M45 真的近上10%,那麼星團中的恆星本質光度又太低了,不符現行的恆星演化模型。到底孰是孰非?8/29 的《Science》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 Carl Melis 團隊提出了一篇終結這個爭議的論文。他們以超長基線干涉測量出 M45 的距離為 444 光年,誤差在 1%以內,這項結果讓恆星演化模型倖存下來了,卻使 Hipparcos 整個恆星距離的資料庫受到質疑。部分天文學家懷疑是當初忽略了 Hipparcos 測量的系統誤差,但無確切證據,不過倒是給 2020 年下階段更高精度的 Gaia 測量計畫提供了很好的提醒!
不過為何衛星量到出錯?
卻使 Hipparcos 整個恆星距離的資料庫受到質疑
那這衛星量的資料就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