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罕見棕矮星 或可成為未來系外行星的研究基準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188他們利用裝置在夏威夷凱克天文臺(W. M. Keck Observatory)中的TRENDS高對比相機(TaRgetting bENchmark-objects with Doppler Spectroscopy)及自適應光學系統,尋找那些環繞鄰近恆星、年齡較老且昏暗的天體,並精確測量該天體的性質。基本上,棕矮星因核心沒有核融合反應來提供光與熱,因此一般都比較暗,而且冷卻的速度較一般恆星還快。Crepp等人指出:他們已找到其中一種低質量恆星和像行星這類的小型天體之間的關聯性。
HD 19467 B是一顆所謂的T型矮星(T-dwarf),是目前已知所有棕矮星中溫度最低的之一,環繞一顆類太陽恆星HD 19467公轉,亮度比HD 19467還暗100,000倍以上。由於已確知HD 19467系統的距離,因此研究學者便可透過光譜訊息獲得這顆T型矮星更為精確的物理性質,如質量、半徑、軌道、年齡和化學組成等。
Crepp等人自1996年開始透過10米的凱克1號望遠鏡和HIRES光譜儀來對HD 19467 B進行精密的徑向速度測量,從這跨越17年的光譜觀測資料,他們發現這顆棕矮星顯然有逐漸加速的跡象,顯示這顆低質量伴星有受到主星拉扯。而2012年開始他們則利用凱克2號望遠鏡配合NIRC2光譜儀與自適應光學系統進行高對比的影像觀測,終於拍攝到這顆棕矮星的影像。
雖然科學家們對於來自恆星的星光已有許多瞭解,但來自行星的光譜則複雜得多而知之甚少。若能瞭解像HD 19467 B這樣的棕矮星,便可多一分對行星探究的把握。HD 19467 B又老又冷,卻是迄今研究得最多棕矮星之一。隨著觀測資料的取得,配合在實驗室中進行理論大氣模型的測試,結合光譜與直接的影像,那麼或許這顆棕矮星將成為未來系外行星的研究基準,讓天文學家能更進一步地瞭解系外行星可能的物理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