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尺說明

1.太陽 (Solar):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已有47億年的歷史, 在恆星的生命週期裡屬於主序星階段.

觀測方式:可藉由加裝濾膜或濾鏡的望遠鏡觀察到以下天象: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太陽黑子 (Sunspot):為太陽表面激烈磁場活動的一種現象, 在可見光下呈現較周圍區域暗的斑點.

觀測來源網址: 中央氣象局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日珥 (prominence):從太陽表面向外延伸的大型電漿和磁場結構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日冕 (corona): 為環繞恆星周圍的電漿光環, 通常在日全食發生時容易觀測的到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日蝕: 2020日環蝕

***太陽風 (Solar wind): 來自日冕強烈噴發的高能粒子流,範圍可遠至100AU

***恆星風 (Stellar Wind): 是恆星表面發出的物質流,是恆星質量流失的一種途徑。星風在所有恆星中普遍存在,但速度和強度有很大差異。

資料來源網址:星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人類最新探測計畫:
=>帕克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任務: 由NASA於2018年發射, 目前為太陽外側軌道上唯一有在運作的太空探測器, 主要任務是反覆的探測和觀察太陽的外日冕。它將在2025年最接近太陽.

資料來源網址:維基百科

  1. 水星 (Mercury):為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大氣層極為稀薄, 地表日夜溫差極大為太陽系之最.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1. 金星 (Venus):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735 K(462 °C;863 °F),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 比地球略小

    觀測方式:可藉由肉眼在清晨向西邊天空或黃昏時候向東邊天空觀察到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月掩金星直播影片(在59:00開始):

    ***金星凌日

  2. 地球 (Earth):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表面遍布液態水存在的行星,表面約70 %為海洋所覆蓋,且溫度適宜,所以能孕育滋養生命。

    資料來源網址:維基百科

    *** 適居帶的觀念: 適宜人類以及生命繁衍生存的條件, 地球恰恰好都符合.

    *** 低軌衛星:運行於低地球軌道(約300 ~ 1,500 公里高空)的人造衛星。目前人類在通訊傳輸與氣象資料觀測有廣泛的運用.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 ISS國際太空站:為運行於低地球軌道的科學研究設施, 由美國,俄羅斯主導.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 天宮太空站:由中國於2021年發射, 目前運行於低地軌道的科學研究設施.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 哈柏太空望遠鏡:NASA於1990年發射, 目前運行於低地軌道的望遠鏡設施.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NASA哈伯: NASA

    ***韋伯太空望遠鏡:NASA於西元2021年底發射, 運行於L2軌道上, 離地球大約150萬公里距離的望遠鏡設施.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有關L2軌道相關說明: 拉格朗日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NASA韋伯: NASA

    ***台灣的衛星發展史:台灣自1991年開始展開太空計畫, 從1999年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一號開始, 目前有由美國SpaceX協助發射, 由台灣研發的福衛五號 & 福衛七號, 運行於低地軌道, 主要用途為科學研究與商業用途.目前尚在進行最新的計畫為福衛八號.

    ***獵風者八號(TRITON):獵風者衛星為太空中心自行設計、製造的衛星。主要用途為氣象觀測,特別是風場. 其搭載國內自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在低地球軌道上,蒐集由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利用訊號反射的物理特徵,據此反演當時的海面風速。由於台灣每年受颱風影響甚鉅,因此設定反演浪高、海面風速等資訊,可以有助於進行颱風強度及路徑預測研究。

    ***台灣的第一個太空望遠鏡 (GTM): 將於2024年底發射升空的福衛八號第二顆衛星, 將會搭載GTM模組, 主要科研目標是監測GRBs (來自宇宙深處的珈馬射線爆).

  3. 月球 (Moon):

    *** 認識月面影片連結:

    *** 月全食的介紹與直播

    ***月球漫步影片 (攝於2009年)
  4. 火星 (Mars):由於火星地表遍布氧化鐵,從遠處看,火星表面呈現橘紅色,中國古時稱熒惑星.

    觀測方式:如用口徑10公分, 倍率約120倍的望遠鏡觀察,在火星距離地球較近時,可看到極冠.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火星影像

    ***人類最新探測計畫:
    =>毅力號探測車: 由美國NASA在2020/07/30發射, 在2021年著陸展開探測, 目前任務仍在進行.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祝融號探測車: 由中國大陸在2020/07/23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船搭載, 在2021年著陸展開探測, 目前任務已結束.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5. 小行星 (Asteroid):為一種矮行星, 屬於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和行星一樣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
    ***人類最新探測計畫:

    =>DART任務:由NASA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 主要任務在撞擊小行星,改變小行星軌道避免撞擊地球, 此任務在2022/09/26成功完成, 為人類史上首次。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6. 流星 (Meteor): 流星: 即在星際空間運動的物質, 例如宇宙塵粒或固體塊之類物質, 在接近星球時受到引力的影響而被吸引,從而進入星球的大氣層,與大氣摩擦後產生的光跡. 常見的流星型態分為以下三種:

    8-1.單體流星: 參考以下親子觀星會直播連結:
    流星影片直播

    8-2. 火流星: 參考以下親子觀星會直播連結:
    Big green fire ball !!! Amazing!!!

    8-3.流星雨: 參考以下親子觀星會直播連結:
    流星雨影片介紹(含直播):

    資料來源網址: 流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7. 慧星 (Comet):

***哈雷彗星:它是第一顆被確認週期的彗星, 其行經地球軌道週期為76年一次而廣為人知.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海爾鮑普慧星:著名的長週期慧星,為近三十年內最狀觀的慧星.預計下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為西元4383年.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1. 木星 (Jupiter):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羅馬人稱此星為Jupiter而古代中國稱此星為歲星, 因其繞天球一周為12年.

    ***木星是有環的,木星環首次被觀測到是在1979年,由航海家一號發現

    ***木星的衛星:木衛三為太陽系裡最大的衛星,直徑甚至大於水星

    ***人類最新探測計畫:
    =>朱諾號(JUNO)任務: 由NASA於2011年發射, 目前為木星軌道上唯一有在運作的太空探測器, 主要任務在研究木星的結構與形成.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木星影像連結參考01

  1. 土星 (Saturn):體積僅次於木星, 以顯著的行星環系統而聞名.

    ***泰坦星:土衛六(titan)為土星系統中最大的衛星, 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且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人類主要探測計畫:
    =》NASA於1997年發射的卡西尼號,主要運行在土星外側軌道,主要任務是研究土星的結構與其衛星, 並發射惠更斯號探測器於泰坦星登陸作科學研究. 此任務已於2017年結束.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2006年土星衝

  1. 天王星 (Uranus):大氣構成為氫和氨,不同於木星 & 土星,最大的特徵為自轉軸傾斜度很大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月掩天王星

  1. 海王星 (Neptune):海王星的大氣層構成以氫和氦為主,為冰巨行星.
    ***海王星也有環,航海家2號在1989年飛越海王星時確認海王星環存在。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1. 太陽系探測計畫
    ***航海家一號:NASA於1977年9月發射,主要任務是造訪木星與土星並對其做研究, 已於2012 年離開太陽系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航海家二號:NASA於1977年發射, 主要任務是造訪四大類木行星並對其做研究,已於2018 年離開太陽系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1. 太陽系的邊緣區域介紹:
    ***日球層頂(Heliopause):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 日球層頂和星際介質之間的區域稱為日鞘(Heliosheath).

    資料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04-Nov-2023更新)

分類: 台北星空嘉年華。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