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GOTOSTAR自動導入套件初試心得
作者 星空旅者   
2006-10-29

之前買了一套自動導入套件,裝在GPD上,趁天氣好的時候帶上山去玩玩......


    上次使用了重慶皓月天望推出的HY-GOTO電子驅動套件之後,後來在牧夫論壇看到南京IDEA公司也推出一款自動導入的套件,比較像是Meade的autostar或是Vixen的skysensor 2000,和HY-GOTO是不同類型的產品,而且從它網站的介紹來看,功能好像很強大,因此引起了我的興趣,正好以前大學同學在天津當台勞,所以拜托他回來的時候幫我帶一套,國慶日的時候拿到手了。因為之前用過皓月HY-GOTO的經驗,所以我會拿這兩款來比較。

    收到後迫不及待打開來看,裡面用保麗龍隔的好好的,每一個零件都仔細的包好,除了控制器手把、兩個馬達、馬達保護外殼、齒輪、螺絲、連接線外,還附了萬用交直流轉換器,以及點煙器插頭,但是沒有電池盒,可能是考慮耗電量大不適合用電池吧。不過還有一個很困擾的問題----沒有說明書,之前買的HY-GOTO也是這樣~~~我想想,不過在它的官方網站上有詳細的說明,但是現實用起來還是有一點差距,應該是產品後來有再改良過。

    控制器手把質感不錯,上面的顯示幕較其他同類的產品大的多,各類的相關資料可以一目了然。兩個馬達是固定在一個厚鋁座上,看起來很堅固,馬達後方是光編碼器,下面是電路板,這些都是重要的元件,但因為外露,所以看起來很脆弱,實在令人擔心,雖然可以鎖進保護殼中,不過在野外觀測露水灰塵之類的還是會入侵,特別是後面的光編碼器,要注意讀頭和轉盤別卡灰塵了,觀測完畢最好是拆下來清一清比較保險。

    拿到手後有拿去給大貓瞧瞧,聽聽他的看法,GOTOSTAR的馬達雖小,但是減速齒輪箱大,馬達軸也夠粗,因此可以產生足夠的扭力做全速運轉;相較之下,HY-GOTO的減速齒輪箱就比較小,馬達軸也較細,因此在滿載的情況下要產生足夠的扭力做所宣稱的60倍導入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到20倍。但是GOTOSTAR就沒這問題,可以達到它所宣稱的1024倍,不過因為馬達較小,就只能適用於小型赤道儀,不能如skysensor 2000般可以改裝至高橋EM200、Losmandy G-11甚至更大型的赤道儀上,不過這沒差,它當初的設計也沒打算支援該等級的赤道儀。

      拿到後不久,幸好天公作美,很快就有好天氣了,10月18日上坪林做第一次使用,把馬達鎖進保護殼中再鎖到GPD上,赤緯馬達很容易就鎖上去了,但是赤經馬達怎麼都鎖不上去,後來到天之文爬爬才知道這產品主要是以北京天狼光學的赤道儀產品為依據,而天狼的赤經馬達座和Vixen的有一點點不同,所以最後只好把保護殼拆下來直接鎖馬達上去,再鎖保護殼,不合,但是給它硬鎖上去了。然後架上Kenko80s折射鏡(640/f8)配上14mm的目鏡,大約46倍做測試。
   
    首先對好極軸,再以天津四和牛郎星為目標做二星定位,因為目鏡沒有十字線,所以只大略對到中央。控制器手把的顯示幕除了顯示星體的英文及拉丁名稱外,還有顯示中文名稱,這點讓人覺得很親切,其他的功能也是中文顯示,讓我沒看什麼說明書就知道要怎麼用了~~~   另外內建的資料庫號稱有超過12萬筆資料,其中有些重複了,但是扣一扣也是很夠瞧的了,裡面有一項我覺得特別新奇&貼心的是利用星體俗名來做導入,例如我知道天鵝屁股有個北美星雲,但我要翻書才知道它的編號是NGC7000,透過這選項我只要選北美星雲就可以go到了,這個我覺得應該要稱讚一下。資料庫內建78個俗名,剛開始覺得78個很少,不過後來翻書看一看似乎也就這麼多了。
    
     二星定位完畢後,首先選擇夏季大三角內的M27,按下enter鍵後一陣ㄍ一~~ㄍ一聲後到達定位,從目鏡看過去M27就在視野中央偏下的地方,再選擇M57,則是到中央右下角到視野邊緣中間的地方,整體而言不錯;不過再來選擇M31,就跑到視野外頭去,只有邊緣一點點進到視野裡來,應該是跨中天的關係吧,做了同步到目標星的動作,就是把目標天體對到正中央再做細部修正之後,選擇M33就能夠導到中央了;不過大概是沒有用十字線目鏡來對的關係,目標不在正中央而有一點點偏差,但差的不多,目視已經有很好的效果了。

    再來利用五車二和金牛眼做二星定位,然後GOTO到M45,不知是否是距離遠且經度相近的關係,M45只有一半在視野中,做了同步到目標星校正後,接上Canon EOS 400D來試拍,用ISO800,合成焦距640 x 1.6 = 1024mm,曝光一分鐘 ,放到100%時才看得出些微拖線,整體而言大致還不錯。  

    10月21日天氣也不錯,於是殺上鳶峰去,這次還帶上了GA-4(31.7規格),利用裡面的刻度來做比較精準的測試,不過因為有3x巴羅鏡的關係,星星怎麼找都找不到,所以就把前面的頭轉下來,所以還是用46倍來看。

    首先也是用天津四和牛郎星做二星定位,有了GA-4的刻度就可以精確的調到中央,先GOTO到M27,整個星雲把GA-4的六圈通通佔滿,算在中央吧,接著導到M57,因為M57較小,所以比較能夠看清位置,大概在偏右第三圈的位置上。

    這時候看到西邊人馬座即將西沉,於是輸入到M22,想說比較遠應該會有偏差,結果沒想到那一陀就整個的處在GA-4的圈圈內,令人有點驚訝,接著分別導到M16和M17,也都可以導到正中央,感覺蠻爽的。這時候羊肉王建議試做遠距離的導入,於是回到M22再導到M31去,和前幾天在坪林的結果一樣,M31只有邊角進入視野中,爬了爬星星工廠的文,我想應該是跨過中天的關係吧。

    因為要裝上相機雲台,並且接DSLR拍直焦,所以把赤道儀歸零重新校正,同時也檢查了平衡和極軸,再以織女星和牛郎星做二星定位,這時候我注意到一個我之前沒注意的事,做完二星定位後畫面會顯示目前的極軸偏差,我的偏差多在140'、150'左右,有時在100'以下,少可以只有4、5分左右,多可以到將近200分,而且每次定位之後的結果都不一樣,按Vixen的極望設計來說,應該不至於會差到這樣,這一點覺得很納悶。

    目視觀測過了之後,接上DSLR試拍看看,這次裝上減焦鏡,所以合成焦距是640 x 0.8 x 1.6 = 819.2mm,試拍的結果也覺得納悶,第一次拍是大約9點的時候,目標是M22,用天津四和牛郎星做二星定位;第二次拍是大約凌晨3點的時候,目標是M42,用參宿四和參宿七做定位,同樣的曝光時間下,兩者拖線的情況有差,這一點也覺得十分奇怪。

    除此之外,另外還架上傳統單眼,用135mm鏡頭試試自由追蹤的情況,曝光10分鐘拍了三張,另外再一張曝光30分鐘;效果不是很理想,都有明顯的拖線,這一點比起皓月的HY-GOTO要差了;在一個鐘頭的追蹤中,視野目標大約向右下移動了半個鳥頭的距離(我導到M42),約是動了GA-4四圈的距離,不過這也可能是我動相機對準目標的影響,就目視觀測而言很不錯了。

    拍著拍著黃道光從東方冒出頭來,接著曙光也冒出來了,於是把東西收一收睡覺去。一個晚上用下來,我覺得這產品整體而言很令人滿意,校正完可以很準確的導到目標,但如果要攝影的話則差些,可能要做導星了。另外,我從七點多按下電源到五點鐘收工為止,中途12點多到2點半因為撐不住所以躲起來睡覺,整個晚上一直go來go去,我用的12v 7Ah的機車小電瓶都撐得住,本來以為頂多只能用四五小時而打算再買一顆大的,看來可以不用了。

    這個GOTOSTAR和皓月的HY-GOTO是目前在對岸出現的GOTO產品,未來聽說還會有類似的產品問世。不過逛逛各天文論壇,HY-GOTO有不少使用心得,但是GOTOSTAR卻寥寥可數,主要的原因是價錢的關係,兩者價格差了兩倍以上,後來我問了問我同學他們廠員工的薪資,的確是有點貴~~呵~~~不過一個產品的問世,事前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還要冒失敗的風險,所以定這個價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啦!! 總而言之,希望我這篇能給有興趣的同好作個參考。

    回去的時候邊開車邊思考關於極軸偏差的事,回想做定位時的動作,我的猜想大概是動作太多,剛開始對好尋星鏡同軸後不需太多的調整就可以將目標星調到正中央,但是我有帶頭燈,低頭看目鏡時頭燈常會敲到尋星鏡,導致尋星鏡不準,我找星時必須高速上下左右亂按才可以讓目標星出現在視野中,目前想到的原因是這樣,再來改裝堅固一點的尋星鏡後再來試試。

ps:Canon 400D的像素是1010萬(3888 x 2952),圖很大,所以我放到100%取局部來看看追蹤的情形,這樣做算是找砸,其實不用要求這麼高。

ps2:全部的拍攝資料:kenko 80s(口徑:8cm,焦距:640mm),Vixen GPD赤道儀,相機:Canon EOS 400D 以及 Yashica FX-3 Super 2000機身 + konica new centuria 400底片, 測試時赤道儀負重約4KG。

ps3:我觀星的習慣不好,沒有紀錄每一張照片拍了多久,所以我用檔案裡面紀錄的拍攝資料,但是我總覺得我應該沒拍到那樣長的時間。

ps4:IDEA公司對該產品的介紹網頁:http://www.nj-idea.com/GSCP/CP1/gotosatimg.htm

ps5:下面的那篇皓月HY-GOTO的初試心得也就只有初試而不會再有下文了,因為已經壞了,馬達沒什麼問題,但是控制器的問題很大,和GOTOSTAR相比, HY-GOTO很像是實驗品。  

 

圖一:開箱照

圖二:裝上GPD的樣子

  

圖三:坪林測試,M45,曝光79秒

  

圖四:上一張格放

  

 圖五:也是M45,曝光130秒

圖六:上一張的格放

圖七:第二次測試,鳶峰,M22曝光121秒

  

圖八:上一張的格放

  

圖九:M22,曝光180秒

  

圖十:上一張的格放

圖十一:從M22導到上面的M17,曝光120秒

  

圖十二:上一張的格放 

  

圖十三:從M22導到M31,做目標星修正後導到M33,再導回M31,曝光120秒

  

圖十四:上一張的格放 

  

圖十五:3點的時候,重新定位,拍攝M42,曝光71秒

  

圖十六:上一張的格放

  

圖十七:M42,曝光110秒

   

圖十八:上一張的格放 

  

圖十九:自由追蹤測試,玫瑰星雲,135mm曝光10分鐘,第一張

圖二十:上一張的格放 

圖二十一:自由追蹤測試,玫瑰星雲,135mm曝光10分鐘,第二張

圖二十二:上一張的格放 

  

圖二十三:自由追蹤測試,玫瑰星雲,135mm曝光10分鐘,第三張

圖二十四:上一張的格放 

  

圖二十五:自由追蹤測試,獵戶座,135mm曝光30分鐘

  

 

最後更新 ( 2006-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