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7-03-03 21:19:10



主題: ESA新照片解釋火星3000km 超級洪水殘跡的形成
作者: peter2017-03-03 21:19:10
Mars mega flood

The Kasei Valles channel system extends around 3000 km from its source region in Echus Chasma – which lies east of the bulging volcanic region Tharsis and just north of the Valles Marineris canyon system – to its sink in the vast plains of Chryse Planitia.


http://www.esa.int/Our_Activities/Space_Science/Mars_Express/Remnants_of_a_mega-flood_on_Mars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589299.htm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7/0303/04d8a57ba38cd7f.jpg)
在30多億年前,火星上的火山和地殼運動造成大量的火星地下水從一個名為艾徹斯裂谷(Echus Chasma)的地方涌出,并進而引發了超級洪水。
歐洲宇航局(ESA)的“火星快車號”宇宙飛船(Mars Express)發回了許多最新的照片,向我們揭曉了這些洪水蜿蜒穿過卡塞峽谷(Kasei Valles)地區時,所留下的痕跡。這個縱橫交錯的泄水渠網絡是我們目前已知的火星上最大的泄水渠網絡,它的跨度約有300萬米長。

根據歐洲宇航局的描述,艾徹斯裂谷坐落在塔爾西斯(Tharsis)火山區的東部地區,瓦勒斯馬里納里斯峽谷山系(Valles Marineris canyon system)的北部。

洪水退去后的余潮直接延伸至了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這兒離洪水的源頭約有300萬米的距離。

根據歐洲宇航局的解釋,大約在34-36億年前,火星上的塔爾西斯地區在火山、地殼運動、山體坍陷、地層下沉等等活動的綜合作用下,導致大量的地下水從艾徹斯裂谷涌出,而這直接引發了卡塞峽谷地區的大洪水。

“這些早前時期的超級大洪水,在火星表面上留下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些印記。”
火星地貌上的眾多特征都向我們顯示了當時這些超級洪水的大能。

一個名為“伍斯特坑”(Worcester Crater)的巨型地貌在歲月漫長的侵蝕下遺留了下來。

在2.5萬米寬的伍斯特坑里,許多物質都已經被腐蝕了,但下游地區卻仍保留著部分遺跡。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7/0303/637a5dca44b5212.jpg)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7/0303/cd39dc893d99cd4.jpg)

這些流線型島嶼狀的地貌顯示這兒從前或許有眾多水層,或是遭受過多次洪水侵襲。

但其附近一個大坑的的殘跡仍保留完整,這意味著這些沖擊都是在超級洪水過去后才出現的。

同時,由富含水的殘跡沖擊造成的“飛濺”現象,這也表明著這些沖積平原曾在水或是冰水環境下隨處可見。

這些照片還揭露了另一個大型深坑,它坐落在一個比平原高大約1000米的高原地區。

它中央處的一個小洼地也表明它在原先沖擊發生時,原是一個被深埋在底下的脆弱冰層。
這些痕跡有著一個溝槽的特征,這讓它有別于其它地貌,這意味著它或許是在不同類別的沖擊中形成的。

根據歐洲宇航局的解釋,這些有差異的沖擊或是能量不同,或是沖刷物不同,或是高原物質組成不用導致的。

這個高原四周環繞著一些樹枝狀的細小水槽,這為不同規模洪水和在不同時期遭遇洪水的假說提供了支持。

這些照片還在平原地區發現了一些更為小型的坑狀特征,看起來就像是很洪水流向相反的“小尾巴”。它們是在超級洪水退去后其它沖擊中形成的,它的尾部結構是由西風風化侵蝕形成。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7/0303/0d49e219a75a6d9.jpg)
在彈坑之下,這里的塵土看起來一片寧靜,這是因為那些高聳的山脊讓它們免受風塵吹襲。


主題: 回覆: ESA新照片解釋火星3000km 超級洪水殘跡的形成
作者: peter2017-03-06 11:17:22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tech/589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