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5-05-25 11:24:02



主題: 恆星末期流失絕大部分質量是在初為白矮星之時 杜鵑座47
作者: peter2015-05-25 11:24:02
恆星末期流失絕大部分質量是在初為白矮星之時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370

天文學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測杜鵑座47(47 Tucanae)星團,結果紀錄到有年輕白矮星正開始從稠密的星團中心向外遷徙到星口稀疏的星團邊緣地帶。這項觀測結果,與先前對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時,恆星會何時與如何開始流失質量的認知不同,因而引起新一波的恆星演化爭議。

  中低質量恆星演化到核心燃料用盡、無法再繼續核融合反應的生命末期時,外層大氣向外擴散而開始流失質量,核心部分則收縮演化成緻密的白矮星,天文學家一般戲稱為恆星殘骸;不過雖是殘骸,但它本是非常熾熱的恆星核心,所以在紫外波段非常明亮。球狀星團中心區的白矮星在年老且流失質量後,頻頻與其他質量較大的恆星重力交互作用之下,其公轉軌道會愈來愈寬,換言之,其位置會從星團的「市中心」逐漸移往「郊區」。雖然從理論預測中,天文學家早已知道可能會有這種現象,但從未實際觀測到。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Jeremy Heyl等人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3號廣角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取得成員多達數十萬顆的杜鵑座47球狀星團的紫外影像,追蹤研究星團內約3000顆年齡與質量各異的白矮星的運動。結果發現:星團內的所有年輕白矮星中,約有1/4正在向外遷徙的旅途中,而最終停駐的位置與該白矮星質量有關。

  由於白矮星在在紫外波段中特別明亮,所以Heyl等人等人才能利用哈伯的紫外優勢來追蹤杜鵑47星團內的白矮星運動。此外,天文學家也透過恆星的顏色來估計每顆恆星的年齡。其中有一群年齡約600萬歲的白矮星已經開始踏上向從稠密的星團中心向外移動的旅程。另一群年約1億歲的白矮星則已經抵達到它們的新位置,距離星團中心約1.5光年。

  在成為白矮星之前,這些會遷移的恆星可算是星團成員星中質量最大的了,不過也僅約相當於太陽質量。當這些恆星開始流失質量,它們開始慢慢向外遷移,天文學家對這個現象並不驚奇;真正讓這些天文學家驚奇的是那些最年輕的白矮星才剛剛要踏上它們遷徙的旅程。

  在恆星演化成白矮星之前的1億年左右,恆星外層大氣部分開始膨脹而變成紅巨星。許多天文學家認為恆星是在這個階段損失絕大部分質量;然而若真是在紅巨星階段損失絕大部分質量的話,那麼這些星體們應該在紅巨星階段就開始從星團中心遷出,而不是到白矮星初期才開始遷徙。所以,Heyl等人的觀測結果意味著:這些恆星流失絕大部分質量的時間點比天文學家們先前認為的還晚,並不是在紅巨星階段,而是初初成為白矮星之時;根據Heyl等人的估計,在核心燃料完全用盡、核融合反應停止而成為白矮星之前的1000萬年左右,恆星會流失40~50%的原本質量。由此顯見關於恆星演化,天文學家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與修正的地方。

資料來源:http://sci.esa.int/hubble/55902-hubble-traces-the-migration-of-white-dwarfs-in-cluster-47-tucanae-heic1510/, 2015.05.14, KLC

(http://tamweb.tam.gov.tw/v3/tw/item_img/2015_2nd/heic1510a_565_47Tuc.jpg)


主題: 回覆: 恆星末期流失絕大部分質量是在初為白矮星之時 杜鵑座47
作者: peter2015-10-06 15:14:46

https://astronomynow.com/2015/10/04/discovery-of-white-dwarf-companions-of-millisecond-pulsars/

發現白矮星在 ms 波霎 旁邊

==

其他  白矮星與波霎
2014-06-24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暗最冷的鑽石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