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子+暗物質不存在,宇宙可能已有 267 億年歷史

<< < (2/2)

peter:
https://technews.tw/2023/06/21/axion-dark-matter/

peter:
證據傾向暗物質由假想粒子軸子構成 
https://technews.tw/2023/06/21/axion-dark-matter/

在尋找暗物質的路上,科學家可能終於知道它們的真實身分。多倫多大學團隊分析暗物質團塊時,發現暗物質分布比預期還要均勻,說明暗物質可能由假設的超輕粒子「軸子」組成。

暗物質雖然佔宇宙質量 85%,但因不與光相互作用,所以儀器看不見它們,科學家必須透過暗物質與一般物質的引力相互影響才能了解分布情況。

一些理論提出暗物質由軸子(axion)構成,由於軸子行為表現如波,與離散的點狀粒子不同,軸子波長可以比整個星系還大,這種模糊性會影響暗物質的形成與分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一些大型星系調查結果中,物質沒有那麼多團塊分布。

如何弄清暗物質對一般物質的影響?一種方法是回到宇宙最初看它如何擴散。多倫多大學天學家 Keir Rogers 團隊為此分析普朗克衛星、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南極望遠鏡數據以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接著分析 BOSS(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數據的星系分布,比較宇宙「很久以前」與「現在」的樣子,繪製時間空間物質數量的波動圖。

大多數預測都認為宇宙存在更多團塊,但新分析表明團塊偏少。

隨後研究人員以電腦模擬具有長暗物質波的宇宙星系面貌,發現計算結果與 CMB 數據、BOSS 星系分布數據一致,支持暗物質可能由軸子組成的觀點。

研究人員表示,檢測到軸子粒子或可進一步暗示——能同時解釋重力與量子力學的弦理論是正確的,我們現在擁有的工具足以讓我們透過實驗了解暗物質這個百年之謎。

新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期刊。

peter: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380791.htm

peter: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79&topic=34057.0

peter:
暗物質不存在,宇宙可能已有 267 億年歷史

https://technews.tw/2024/03/18/dark-matter-accelerated-expansion-universe-redshift/

宇宙結構主要由正常物質、暗能量、暗物質組成,但渥太華大學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宇宙可能不存在暗物質。

從未直接觀察到的暗物質是物理學界一直在追尋的海市蜃樓,它們不與光或電磁場相互作用而不可見,只能透過重力識別,但一直是解釋星系、恆星、行星行為的基本元素,沒有暗物質就無法解釋整個宇宙運作。

然而根據渥太華大學物理學教授 Rajendra Gupta 結合 CCC 理論(covarying coupling constants)與 TL(tired light)理論的新模型,研究人員稱「不穩定時空」便能解釋宇宙膨脹與銀河系旋轉,無需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

這個模型結合了 2 個想法:自然力如何隨宇宙時間推移而減弱,以及光在長距離傳播時由於與其他物體或粒子碰撞,會隨時間推移損失能量。

在標準宇宙學中,遙遠星系、類星體的光譜往往會觀察到紅移(Redshift)現象,其紅移增加比例與距離成正比,原因是宇宙正加速膨脹使天體發出的光波被拉長,譜線因此「變紅」,而科學家相信暗能量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膨脹、加速膨脹之謎的解答。

但團隊分析了近期有關紅移星系分佈中觀測到的重子聲學振盪(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s,BAO)位置數據,其 CCC+TL 新模型表明,實際上只是因為耦合時力量不斷減弱,才導致宇宙膨脹速度加快,而不是暗能量造成。

該模型可以像當前 ΛCDM 模型一樣準確擬合 Ia 型超新星 Pantheon+ 數據,也可以符合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早期星系的角度大小。團隊還重申先前研究結論,即宇宙當今年齡不只 137 億年,而是 267 億年。

新研究雖然不夠完美,畢竟 TL 理論在科學界長期處於探討邊緣,但它確實凸顯一個明顯觀點,即宇宙標準模型有缺陷。

該論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導覽

[0] 文章列表

[*] 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