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aa 於 2009-12-18 22:35:39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今天看到這一句靜思語,覺得很感觸,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D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Skyray 於 2009-12-18 22:37:13 讚!!! :)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Hata 於 2009-12-18 22:44:12 剛剛才陪小女兒(中班)複習靜思語錄:
口說好話, 聽了歡喜, 好好說話, 懂事有禮, 誠正信實不騙你 ;D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alget 於 2009-12-19 01:20:45 話說早前香港的古裝電視劇, 經常出現類似的對白.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AE%AE%E5%BF%83%E8%A8%88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aa 於 2009-12-19 06:49:12 話說早前香港的古裝電視劇, 經常出現類似的對白.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AE%AE%E5%BF%83%E8%A8%88 雖然我沒有看過,不過看到他最後的評語,我是蠻贊同的 "本劇透過三好與金鈴迥異的人生,帶出只有憑「行善積德」,才是處世待人「至強無敵」之道;傳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做人宗旨,三好的角色是最重要的。"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alget 於 2009-12-19 22:45:17 不過要做仁者, 就先得受點皮肉之苦啊.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亮晶晶 於 2009-12-21 17:09:54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這句話的盲點是,"好"的定義各有解讀!今天看到這一句靜思語,覺得很感觸,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D 偶想分享的是一個人的內在須有"不外求"的滿足---安全感,價值感,歸屬感與榮耀感,就比較 能帶出勝任感與較合乎人性的使命感! 求好心切與追求完美的性格,再加上主觀的意識,往往是造成"為你好!",而卻是"傷害人的開始!" 要做到"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基礎,在於"身心靈的健康". 裏面是"健康的,是滿足的".外在的行為就比較會有"好話,好意與好事"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Jeff 於 2009-12-21 17:19:31 這就是風度與氣質地不同
重要地是發自內心~~ 以前去刻印章~~老闆於印章前端不刻紅點~~問之 老闆說~~不刻紅點原因~是希望在找正面時多點時間思考吧 主題: 回覆: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作者: aa 於 2009-12-21 20:04:49 我的認知,這個"好"指的是"善"
真善與假善 積善之事詳細來說,有真善假善,有端正之善與歪曲之善,有陰善陽善,有是善非善,有偏善正善,有半善滿善,有大小之善,難易之善等之分別,必須作進一步的了解,不然為善而不明理,往往就會產生自認為行善,而其實是造孽的行為,而枉費苦心,一點好處也沒有。 什麼是真善假善呢?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請教中峰和尚說:「佛教論善惡,如影隨形;現在某人行善而子孫不發達,某人為惡而家門興盛。那麼佛所說的報應是沒有憑據了。」中峰和尚說:「一般人不明事理,智慧沒開,認善為惡,認惡為善,不說自已顛倒是非,反而怨恨天地報應有差錯哩!」大家說:「善就是善,惡就是惡,那裏會認善為惡呢?」中峰和尚就叫他們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一個人說:「打人罵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中峰和尚說:「這也不一定。」另一個人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峰和尚又說:「那也不一定。」大家都把平時看到的善惡說出來,但中峰和尚都不以為是。 中峰和尚說:「凡是對人有益的就是善,只為自已的利益的就是惡。假如對人有益,即使打人罵人也算是善;假如只是為了自已的利益,即使你恭敬別人,禮讓別人,也算是惡。」所以為人處世,利人之善才是真善,利己之善則是假善。發於內心的善行是真善,裝給別人看的善行是假善。無所求而為之善是真善,有所求而為之善是假善。 是善與非善 既然行善,何以又有是善、非善之說呢? 舉例來講:魯國法律規定,若有人肯出錢去贖回被鄰國捉去做臣妾的百姓,政府都會依例付一筆賞金,作為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贖人卻不願意接受獎金,孔子知道了就罵他說:「你錯了,君子做事可以移風易俗,行為將成為大眾的規範,怎麼可以只為了自已高興,為了博得虛榮,就隨意去做呢?現在魯國富人少,大都是窮人,你這樣創下了惡例,則大家認為贖人接受賞金是丟臉的事,則以後還有誰贖得起人,從此以後贖人回國的風氣,將慢慢消失了!」 還有一例:子路救起溺水之人,主人送了一頭牛道謝,子路收了起來,孔子聽到了說:「從此魯人必樂於拯救溺水之人。」因為一個肯救,一個肯謝,則會釀成風氣。 以上二例,以一般人的觀念說,子貢不領賞金是廉潔的好事,子路接受贈牛,是一大敗筆,但孔子的看法卻與眾不同,孔子倒反稱讚子路,而責備子貢。 因此說:凡人行善,不可只看行為,必須看他的流弊。不可只看現在,必看事情的結果。不可只論個人的得失,需看對大眾的影響。若現行似善,而其結果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善,若現行雖然不善,而其結果有益於大眾,則雖非善而實是善。舉此一例可以旁通,例如:不應該的寬恕,過份的稱讚別人,為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養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靜檢討改善。 端正之善與歪曲之善 什麼是端之善與歪曲之善呢? 一般人都認為謹慎,隨和之好好先生是善人,但聖人卻認為敢作敢當豪爽之正義之士,才是善人。因為謹慎軟弱沒有個性之人,雖然全鄉人都說他好,而成為好好先生,卻是隨波逐浪,沒有志氣,沒有道德精神,沒有道義勇氣之人。所以一般人所說的善惡,就跟聖人所想的不一樣。 總之,天地神鬼對於善惡觀念,都與聖人的觀念相同,而與世俗的眼光相反。因此:若想積德行善,決不可只為了順乎世俗人情,討好世人掩人耳目,必須從內心深處潛移默化,一心只為濟世,純為愛人助人,才是端正之善。若有一絲媚世之心,一點憤事玩世之心,則就是虛偽歪曲之善。 以上摘錄自了凡四訓 以上純討論,因為我自己也無法完全做到,只能盡量做..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