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k21.com/news/tech/191679/ 麻省理工團隊首次在金中發現馬約拉納粒子,有助於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研發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日前成功在一種常見金屬——「金」(沒錯,就是金子的金)的表面,實際觀察到了馬約拉納粒子,證明了其存在。這為高 「容錯」 型量子計算機研發開啟了新的可能。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上。
費米粒子(Fermions)是物理學中的一種基本粒子,一切自旋(Spin)為 1/2 的粒子,比如電子、質子和中子,其實在分類上都是費米粒子。費米粒子的概念最早由英國物理學家保羅 · 狄拉克(Paul Dirac) 提出,認為每個費米粒子在宇宙中都存在著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
後來到了 1937 年,義大利物理學家艾索爾 · 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認為費米粒子中有些粒子,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馬約拉納粒子,與其反粒子在各項性質上其實是無法區分的。這後來在物理學界掀起了一股尋找馬約拉納粒子的熱潮,甚至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此前已有理論認為,中微子就是馬約拉納粒子的一種,但沒有實證。除此之外,也有理論提出,馬約拉納粒子或能在一些特殊條件下在固體中被觀察到。而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給出了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