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09-03-21 02:00:19



主題: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Skyray2009-03-21 02:00:19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0/4/1gd31.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0/4/1gd31.html)


一六○九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走到自家附近田裡,把自製的望遠鏡指向天月球、行星與恆星,開始利用望遠鏡觀測天空,首度把人類的視野拓展到無垠的宇宙,也把天文研究帶進新的領域。


為紀念天文學家伽利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七年底聯合國第六十二屆會員大會正式通過訂定今年為「全球天文年」。


學術界規畫台灣天文年系列活動時,認為台灣多年來一直弄錯「伽」讀音,決定利用「全球天文年」發起正音運動。


依教育部《國語小字典》,「伽」有「ㄑ一ㄝ」和「ㄐ一ㄚ」兩個讀音。但國內天文與物理領域學者仔細考據後,認為「ㄍㄚ」利略才是正確讀音;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還為此發表〈釋說新語之十二〉。


劉源俊指出,「伽」首先出現在唐朝翻譯的佛經中,當時音譯ga,於是譯成「伽」,讀「ㄍㄚ」。gamma rays譯為伽瑪射線,可見伽利略的正確讀音應是「ㄍㄚ」。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KH2009-03-21 02:30:03
哈哈哈 我今天開會的時候就被糾正了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汀雪見晴2009-03-21 05:56:45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跟那個參宿四一樣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Skyray2009-03-21 06:20:21
國學問題~要呼叫一下CLAIRE老師出馬解題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CM Tsai2009-03-22 00:04:50
小弟以為,原文發音是什麼,就儘量那樣發音,大概會好些吧。  "Ga" 在義大利文發的音就像「ㄍㄚ」,而不是「茄」。「茄」比較近亦義大利文的 "Ce"

這讓我回想到梅西爾(Messier) 這個法國名字(記得立群兄有提過)  其實發音比較近似於「梅西耶」:因為此處的 ie 兩個母音是分開發音的的音節,i從s而發Si, e 單獨發音為「耶」,r 在尾音時發音近似 hr(呵)的發音,而不是像英文er合起來發「爾」的音。於是讀來就近似「梅西耶」了。

以上。 ;D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Skyray2009-03-22 02:47:17
這個正音活動也是這次天文年大型戶外活動的開場白之一 ;D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jimhung9992009-03-22 17:29:26
F.Y.I.:
會場正音傳單: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jimhung9992009-03-22 17:41:37
釋說新語之十二:為伽與硅正音
2008/09/11 – 下午 12:18
劉源俊

 
  一般認定,現代物理的鼻祖是義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他的姓名很特殊,姓與名只差一個字母。一般洋人習慣,大人物的姓名若簡稱的話,稱姓不稱名。所以,Issac Newton稱Newton,Albert Einstein稱Einstein,等等;但一般英文書裡至少有兩個稱名不稱姓的例外:Galileo Galilei稱Galileo,Tycho Brahe稱Tycho。(德文書則體例一致,稱上述兩人為Galilei與Brahe。)
  「伽」怎麼讀呢?這各自首先出現在唐朝翻譯的佛經中。當時因為要音譯ga,而中文裡這一讀音的字少,所以把「加」字加人偏旁為「伽」,讓它讀ㄍㄚ。(後來又有人將「加」字加上「口」為「咖」,讓它讀ㄎㄚ的音。)之所以中國近代把Galileo譯為伽利略,把gamma rays譯為伽瑪射線。換言之,「伽」字的正讀是ㄍㄚ。
  然而,現代許多人(包括編辭典的人)不清楚這一原委,竟說「伽」要讀ㄑㄧㄝˊ,於是伽利略讀成了「茄利略」!這樣讀的話,到外國會鬧笑話的。又,難道伽瑪射線要讀成「茄瑪射線」嗎?
  另外一個讀錯字的有名的例子是「硅」。「硅」這個字本讀ㄏㄨㄛˋ,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借來翻譯silicon (Si) 這一元素名。後來silicon又音譯為矽(讀ㄒㄧˋ)。現今臺灣習用「矽」,而大陸上習用「硅」,說是讀ㄍㄨㄟ。於是,美國北加州著名的Silicon Valley,臺灣人說是ㄒㄧˋ ㄍㄨˇ,大陸人說是ㄍㄨㄟ ㄍㄨˇ。何以如此呢?
  原來,大家把「硅」字讀錯了。「圭」是讀ㄍㄨㄟ沒錯,但加了個偏旁就不同了。我們看:「畦」讀ㄒㄧ,「眭」也讀ㄒㄧ,所以當年用「硅」譯silicon當然是採用音譯,讀ㄒㄧ。後人不知,竟用偏旁把「硅」讀成ㄍㄨㄟ,以致莫名其妙;這是一以訛傳訛的例子,亟待匡正。矽(或硅)是所有半導體材料的基本,其重要性毋庸贅言;其讀音豈可等閒視之!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TIM2009-03-22 18:04:20
小弟以為,原文發音是什麼,就儘量那樣發音,大概會好些吧。  "Ga" 在義大利文發的音就像「ㄍㄚ」,而不是「茄」。「茄」比較近亦義大利文的 "Ce"

這讓我回想到梅西爾(Messier) 這個法國名字(記得立群兄有提過)  其實發音比較近似於「梅西耶」:因為此處的 ie 兩個母音是分開發音的的音節,i從s而發Si, e 單獨發音為「耶」,r 在尾音時發音近似 hr(呵)的發音,而不是像英文er合起來發「爾」的音。於是讀來就近似「梅西耶」了。

以上。 ;D
有一些外來語,英文與原出處的唸法本就不同(就如上面的例子),只是因為用國際廣為通用的英語發音,才會有別於原來的發音方式.

至於說"對"與"不對",這就像現在小學的發音規定,"亂啊!",學生與老師,為了部定的統一規定與將來考試的標準,將有些字或詞,定義的發音方式與大部分人的發音方式相異,在中文上,也就是讀音與語音不符,如果經過很少的時間,會有人糾正其發音,但時間久了,自然會形成讀音,您說它對不對,是與原始出發的音不符,但也沿用成習了,如不會造成詞彙的誤判與其它本義的誤解,其實是歷史的演進,沒什麼好硬要糾正的.

像John這個字,多半沒人會對譯為\"約翰\"有意見,但有些學古文(指歐美語系)或對聖經有研究的人就知道,它們的發音與英文一般習用的發音方式不同,但大家對John的中文譯名仍接受(單用英文發音,似乎"强\"或"將"應比"約翰\"更適合吧!)

如要談這些,有一大缸子的東西是談不完的,個人是覺得,能搞懂原來意思或原文是最好的(能越接近當然也是越好的!),因為那畢竟是原始本意,但中文的翻譯後,只要沒有曲解或張官李戴,其實,"茄"利略或"嘎"利略("茄"或"嘎",甚或"加",都指發音),大家都曉的指的是義大利那位偉大的科學家,可能一般人這就够了,這些有爭議的東西,其實科學論文在中譯後,多半附有原文在後,讓人知道原始為何,但有時不過就像那個John或伽利略,那個附於之後的"英文字母"原文,到底原義真的是\"英文","義大利文"或是聖經抄本(非英文)的原始發音或英文發音,可能多半還是有一堆人不知道.(有些東西,不是要小弟要提倡以訛傳訛啦!而是留給該要研究或搞清楚的人去認真研究的比較重要(這類問題留給像歐洲歷史或文學史或語言專家的,比科學家要來的有重要性吧!),當然有機會搞清楚偉人的真正名字叫啥也不是壞事啦!至少當作一個常識在看就可以了 :D)

不過談到此,可能台灣的教育學者,可能要先搞清楚"小學\"紛亂的發音才是最重要的,光"歌仔戲\"的"仔",教本與讀音就有問題了,而"仔"的發音,其實要看原始的用法,才會有不同,光這點就有一堆與現實面脫節的人了.... ;D

我贊同有些讀音張冠李戴,在國外也許會鬧笑話,不過那是以"中文"硬曲解英文發音,這本就不對(因為是外來語,翻過中文就已失真了,再用中文硬套回去,不錯才有鬼 :P),如在國外,本就應以當地或國際用於為主,那中文是那個字,其實在當下就沒那麼重要了.....

不過翻譯有錯,如造成原義上的誤解,還是要好好檢討才是,像jimhung999兄說的那個Si,其實化學元素有一大缸子是扯不清的...連化學老師讀的都各有不同....還好已經不用再考試了... :P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Jeff2009-03-23 10:37:54
外來語中文讀音以外語為主
同樣中翻英也以中文發音直接拼音即可

倒是之前教育部的"合併音字典\"簡化到找不出典故~~有些字寫法也是
小孩讀小學時就時常困擾


主題: 回覆: 「伽」字正音 讀「ㄍㄚ」利略才對
作者: joseph2009-03-23 14:42:34
這個改變如果國小教科書願意配合  過個一二十年  自然就改過來了  也不用訴諸這些習慣已定型的成人
像現在因為電腦細明體是內定的字型   因為電腦字體的關係  居然一些字寫法也改變了  跟小時候學的不一樣了
小朋會說你寫錯  老師教的才對 
況且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凱薩\"   頻率常用的"兆赫\" 都是誤解  只能說約定成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