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校園 天文活動 => 校園天文討論區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0-05-16 21:05:12



主題: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Skyray2010-05-16 21:05:12
http://www.cna.com.tw/Proj_YourNews/pagedetail.aspx?Category=2&ID=201005140009 (http://www.cna.com.tw/Proj_YourNews/pagedetail.aspx?Category=2&ID=201005140009)


(Your News記者李岱貞、林家琪專題報導)台灣師範大學僅館藏千餘冊科普書籍,卻佔全館3分之1的借閱率,全是積極推廣的功勞。師大圖書館員呂智惠認為,他校科普書籍借閱率低,「不是學生不喜歡(科普書),而是科普書需要被推廣和重視。」

 響應「全球天文年」、「達爾文誕生200年」,師大去年開始推薦平時曝光率不高的科普書、舉辦相關講座。師大圖書館統計,獲推薦的科普書,今年借閱率增加8.9%。

課程生活化 易懂引興趣

 藉由科普書籍推廣科學教育外,還要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皆科學,以及科學的重要。

 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孫維新,在台大、政大等校的通識課堂堂爆滿,專業難懂的天文知識被化作簡單易懂的故事傳達。孫維新說考試制度使學生對科學畏懼,但是將之生活化、簡單化,學生就能理解。

 「我喜歡科學,因為它會教你如何做決定。」孫維新說,科普不但能增加科學知識,還能訓練學生邏輯思考。美國名校柏克萊大學現在更有「未來領導人需要知道的物理課」(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讓學生知道物理不再只是學門專業,而是在領導、決策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近日台北市二○二兵工廠開發,引起對濕地保護的重視。孫維新建議,看到類似的環境議題,別急著爭論是非,而是利用機會搞懂濕地在自然界的意義。孫維新說,「科學不一定要成為專業,但是可以成為興趣。」

 除了網路,孫維新建議,國家地理頻道、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少年哈科學」等科學節目,都是獲得科學知識的管道。

現在熱門的電子書也踏入科普教育行列。師大圖書館看準電子書的趨勢,著手與本土科普作家洽談,希望能推出電子書版本的科普讀物。(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Skyray2010-05-16 21:07:41
http://www.cna.com.tw/Proj_YourNews/pagedetail.aspx?Category=2&ID=201005140010 (http://www.cna.com.tw/Proj_YourNews/pagedetail.aspx?Category=2&ID=201005140010)

科普助邏輯 大學生卻不愛



(Your News記者李岱貞、林家琪專題報導)科普閱讀不僅有助於吸收科普知識,也可加強邏輯思考與文章寫作。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研究員李國偉表示,不只有理工科的人需要科普閱讀,文法商學院也可藉由閱讀科普讀物,寫出有邏輯、條理的文章。

 查看清華大學圖書館截至10日的借閱數據,名列100本科普好書的館藏上架至今,有72本被借閱的次數不及100次,甚至有4本從未被借閱。政治大學圖書館截至12日的借閱數據,有13本名列100本大專程度科普好書的館藏上架至今,被借閱次數全部都不及100次。學生對於科普類書籍並不熱衷。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李孟典說,就讀的科系如果不是自然科學領域,主動借閱科普書籍的機會相對減少。他對科普書籍不感興趣,閱讀的書多是管理書籍。

 科普類書籍雖力求普及,但與一般文學作品相比,仍較艱深,非專業科系的學生難以閱讀,需時間消化,更不太會主動借閱。

 學生時間有限,也造成科普書籍借閱率低。成功大學化學系陳廷芸說,課內教科書就快看不完了,不會主動找科普類書籍來閱讀。另外,科普書籍所涵蓋的深淺程度不同,很難挑選適合的科普書籍。

 校園的自然通識課程,為鼓勵學生閱讀,老師會列出課外參考書籍,透過閱讀較簡單的科普書籍,幫助釐清艱澀難懂的觀念。

政大資訊科學系陳昱宇表示,如果是專業度高,概念複雜的書,反而會混淆原本的概念,除非是必讀的參考讀物,不然很少主動借閱。(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Jeff2010-05-16 21:48:04
學生時間有限,也造成科普書籍借閱率低。成功大學化學系陳廷芸說,課內教科書就快看不完了,不會主動找科普類書籍來閱讀。

難道教育真的須設計成這樣嗎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joseph2010-05-16 21:50:13
怎能這樣子算   光清大圖書館藏書就有幾十萬冊 
沒有特別介紹或是不屬於上課用參考書
誰那會知道有甚麼科普專書
何況還要排除掉已有專業知識的學生研究生和教師
不會去參考一般人念的科普書籍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Jeff2010-05-16 22:53:39
怎能這樣子算   光清大圖書館藏書就有幾十萬冊 
沒有特別介紹或是不屬於上課用參考書
誰那會知道有甚麼科普專書
何況還要排除掉已有專業知識的學生研究生和教師
不會去參考一般人念的科普書籍
從小培養讀課外書的風氣~~
這次得英代爾科學比賽獎項的女同學~~他就是喜歡讀課外書不看電視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亮晶晶2010-05-17 19:27:13
.............近日台北市二○二兵工廠開發,引起對濕地保護的重視。孫維新建議,看到類似的環境議題,"別急著爭論是非,而是利用機會搞懂濕地在自然界的意義".

聽說孫教授不喜歡碰政治問題,不知是否為事實?
不過!等"搞懂濕地在自然界的意義",而自家緊臨的202濕地不見了,那搞懂了又如何???
"關心與介入環保議題"本身,就是"科普"的"生活化"!!!(孫教授前言不是提倡"科學要生活化嗎?")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大瘋起嘻2010-05-17 19:43:12
今天大致上了解概生技科學園區的面積並不是那一大塊地

而是原來已經鋪上水泥已經開發過的地上

這件事情, 其實正反兩方都可以說上一點理由

我現在也不急著去反對

倒是更期待有一個兩極主張外一個更好的結果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亮晶晶2010-05-17 20:03:43
今天大致上了解概生技科學園區的面積並不是那一大塊地

而是原來已經鋪上水泥已經開發過的地上

這件事情, 其實正反兩方都可以說上一點理由

我現在也不急著去反對

倒是更期待有一個兩極主張外一個更好的結果



問題是出在都市變更會議已通過要按計畫(含環評)開發其他144公頃的濕地!(某大財團與x長,已一起去勘查過)
不過,我在這裡是想回應科普的生活化議題.
如果能由"關心環境"而進入科學,或許是個好辦法.當看到星星就會想了解天文!


主題: 回覆: 淺白說理論 科學更近人
作者: Jeff2010-05-18 00:11:13
今天大致上了解概生技科學園區的面積並不是那一大塊地

而是原來已經鋪上水泥已經開發過的地上

這件事情, 其實正反兩方都可以說上一點理由

我現在也不急著去反對

倒是更期待有一個兩極主張外一個更好的結果
在任何領域過於執著對整個討論過程是沒有助益的~~
有時我們非參與之任一方~~是不會了解背後真正的意義~~
真正坐下談~~政治~商機~閃躲~指示~驚聳動作~操作媒體......~~事情難已圓滿
有如纜車問題討論已失焦~~尤其最近專家學者大開記者會

賺錢生意有人做~~殺頭生意誰願意~~背後啥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