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小到無法解釋的棕矮星 質量僅木星 3~4 倍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3&topic=38731.msg260549#msg260549=
行星 恆星 大小 質量 限制
棕矮星 質量的上限約是75~80倍木星質量
棕矮星 下限大約是13倍木星質量(發生氘核融合反應的質量下限);
棕矮星的質量為13倍至80倍木星質量,即太陽質量的0.01至0.08倍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C%80%E5%B0%8F%E8%B3%AA%E9%87%8F%E6%81%86%E6%98%9F%E5%88%97%E8%A1%A8 紅矮星(Red dwarf)是一種質量較小、溫度較低的恆星,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0.075至0.5倍
恆星下限 太陽質量 8% 上限 150 倍太陽
橙矮星(Orange dwarf),是較為接近太陽質量的恆星種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0.5至0.8倍
黃矮星(Yellow dwarf),是最接近太陽質量的恆星種類。這些恆星的質量大約在0.8至1.0太陽質量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低質量恆星演化階段的最終產物。這些恆星的質量大於1太陽質量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81%86%E6%98%9F%E8%B3%AA%E9%87%8F恆星能進行核融合的質量是8.3%太陽質量,或是87倍木星質量
==
FROM
發現最近的L矮星,為太陽系以外本質亮度最暗的天體
http://www.rayfme.com/bbs/thread-33430-1-1.html小質量恆星
http://www.taipei.gov.tw/AP_Data/Messag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message/200811/2/490d2461:5a0c/490d4363.pdf棕矮星並不會進行核融合反應,因此質量的上限約是75~80倍木星質量
下限大約是13倍木星質量(發生氘核融合反應的質量下限);
目前所觀測到系外行星的最大質量約為11~12倍木星質量,兩者之間的界線事實上已經不太明顯。
應該說 低於 木星質量 13倍可能 都算行星 . 不過也許會有特例 , 不過 不知道 類地型行星最大會多大 ??
======
智利大學發現一顆編號DEN 0255-4700的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L矮星(L dwarf),而且是太陽系外已知最暗的天體。離地球約16.2光年(4.97秒差距),是第48近的天體。它的本質亮度—所謂的「光度」,比我們的太陽還暗1億倍,換句話說,它是顆非常紅的天體稱為L矮星。這是第三顆在地球鄰近區域發現的L矮星,但卻是目前已知最近的;第二近的L矮星距離約為24光年。
小質量恆星
http://www.taipei.gov.tw/AP_Data/Messag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message/200811/2/490d2461:5a0c/490d4363.pdf在赫羅 HR 圖可以看到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New_page/e_book/lite_secret/lite_secret.html#spectral_classO型星 藍/藍白色 > 30,000K 伐三﹙獵戶座i 星﹚ 質量60倍太陽
B 藍 /青白 11,000~30,000K 角宿一 ﹙室女α星)
A 白色 7,500~11,000K 天狼星 (大犬α星)
F 黃白 6000~7500 南河三 (小犬α星)
G 黃 5000~6000 太陽
K 橘黃 3500~5000 大角 (牧夫α星)
M 紅 2000~3500 參宿四 (獵戶α星)質量為太陽的15倍
質量最小的M型星約0.4倍太陽質量 , K與M型星的質量已經相當的小,核心在進行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之
後,無法再進一步將氦融合成更重的元素只能慢慢收縮將餘溫耗盡後,變成一顆死寂的星球。
紅矮星 M型星這類低質量恆星最大亮度不會超過太陽的十分之一,表面溫度在3,500K以下,主要發出紅光因此也被稱為「紅矮星」。
棕矮星 比紅矮星質量還要小 質量低於0.075倍太陽質量的 棕矮星的出現是因為在形成之初,原始雲氣重力塌縮的過程中,溫度不足以點燃氫的核融合反應,但核心卻達到電子簡併(類似白矮星)的狀態足以抵抗重力。
比M型星質量更小的恆星天文學家把它們分別稱為L型、T型和Y型的恆星。
L型星 比M型星質量更小的稱為溫度大約只有1,300~2,000K左右,在可見光
部分已經非常昏暗,部分較大質量的L型星可以點燃氫的核融合反應屬於溫度較低的紅矮星;質量較小的L型星常被冠以矮星的稱呼稱為L矮星。
T矮星 溫度低到只剩700~1,300K,屬於溫度較低的棕矮星。T矮星光譜峰值已經不在可見光波段而偏移到紅外線波段,並且開始出現甲烷的譜線。
=>
http://web1.nsc.gov.tw/fp.aspx?ctNode=40&xItem=8469&mp=1目前發現的最低溫棕矮星是2MASS 0415−0935 位於波江座, 19 光年,體積與木星差不多,表面溫度只有攝氏 410 度, 光譜顯示它的大氣中含有甲烷與水蒸氣,屬於最低溫天體的特性,光譜分類是T型
Y矮星 天文學家推測在T矮星之後,應該還有低於700K的超級低溫棕矮星 。雖然在2008年三月找到一顆溫度620K的棕矮星,不過Y矮星目前仍處於理論構建中尚未有完整理論與觀測證據
=> http://www.tam.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80a0c60:9ba&them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tam.message2&layout=
科學家在距離地球40光年發現最冷的褐矮星。 質量是木星的15-30倍,表面溫度為350攝氏度,與水星赤道表面溫度相近,比金星表面溫度更低。這項發現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其原因是這種星體將大行星從小型恆星中劃分出來,目前從理論領域上將其命名為新的恆星類型『Y矮星』。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恆星研究員洛西· 艾伯特說,『這是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最後的光譜類型。』他參與該研究小組將鑒別了這顆新發現的最冷褐矮星,將其命名為『CFBDS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