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觀星工具 arrow 砲管集中營 arrow 雙筒比較astro index
雙筒比較astro index
2025-03-31 20:15:10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雙筒比較astro index  (閱讀 194 次)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032



« 於: 2025-03-27 03:11:11 »

Fb 傅兄
身為一個多年的雙筒望遠鏡愛好者,如何量化它在天文觀測的效能?Alan Adler根據自身觀測經驗在美國雜誌Sky & Telescope發表一個只表Astro Index:口徑平方根 x 倍率,口徑平方根是依據人眼對亮度的感知與真實亮度的指數成線性關係,所以相當合理。那倍率呢?一般雙筒通常不大,即便是拿兩支單筒組合成Binoscope做天文觀測,倍率也很少超過60x,Exit Pupil不至太小的前提下,提高倍率甚至還能提升肉眼的極限星等(拉大背景與星點間的反差),Alan Adler認為以雙筒作為天文觀測,倍率的效益遠大於口徑,這完全符合觀測上的實作。而我又把它修改一下,我讓Astro Index再乘上AFOV (Apparent Field Of View),若您曾比較標準目鏡(AFOV 50度)與超廣角目鏡(AFOV 80度)的感受,那個沉浸感真是天壤之別,大約就是單手打直,5顆拳頭與8顆拳頭的視野差異,身為AFOV狂熱者的我,一定要把這個參數給乘上去,故我最終定出的雙筒效能指標就以藍底欄位做參考。

由於Astro Index易受倍率影響,舉例:若將10x與50x捉對比較Astro Index是不公平的,故我依倍率分組,將各倍率的佼佼者納入比對,同時塞進一些舊時代的經典望遠鏡作為靶機,以突顯近代光學的進步,例如: Fuji FMTR-SX系列,同時也加入對岸Sky Rover仿製Swarovski NL系列的雙筒望遠鏡,至於藍字是我認為近十年推出的一些突破規格的產品,除了上述Swarovski NL系列與Sky Rover Blanner Cloud系列外,還有外星科技的Nikon WX系列,以及Morpheus在1.25吋開口的限制下做出AFOV 76度的17.5mm目鏡。至於Takahashi Binoscope我都以2吋標準口徑的超廣角目鏡作為比較(像Televue Nagler 31mm這種巨型手榴彈,在雙筒上根本無法合眼,便不納入考慮)。

最後的大表就留給同好參考,不得不說Sky Rover Blanner Cloud的CP值高的可怕 (規格相當,價格卻只有Swarovski NL的1/5),如果12x56那支評價不錯,還真想買一支試用看看。至於28~44x區間,還是用兩支單筒組合的Binoscope搭2吋目鏡佔有優勢,但到了50x以後,只能搭1.25吋的APM 120 SD就追上來了,至於售價和重量大家可以比較看看,兩支單筒組合的Binoscope我自己實在是買不下去。


* Screenshot_2025-03-27-03-10-06-245_com.facebook.katana.jpg (106.52 KB, 720x1600 - 已被閱讀 14 次.)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