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伯完成迄今最大且最靈敏的恆星塵埃碎屑盤可見光波段影像巡天計畫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327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完成了迄今最大且最靈敏的恆星塵埃碎屑盤(dusty debris disk)可見光波段影像巡天計畫。哈伯拍到的這些塵埃盤,大都位在年齡約1000萬的年輕恆星至10億歲的成熟恆星周圍,可能是行星形成後留下的小型天體彼此撞擊而形成的。
天文學家們一度認為恆星周圍的塵埃盤就是簡單的煎餅狀結構,但Schneider等人發現塵埃碎屑盤彼此間的差異如此之大、如此複雜,沒有任何塵埃盤看似相同的。這顯示塵埃盤強烈受到繞恆星公轉的不可見行星的重力擾動,或是恆星曾經穿越某種星際空間的結果。
Schneider表示:從哈伯觀測資料,他們發現這些行星系統的塵埃盤並不是有著均勻表面簡單扁平盤面而已,3維都是非常複雜的結構,且在其中還常隱藏有小一點的次結構;有些次結構可能是迄今還沒偵測的行星所呈現的訊息。
Schneider等人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上的光譜相機詳細觀測言10個先前已經知道的環星碎屑塵埃盤,另外還有蒼蠅座MP星(MP Mus)這個有著成熟的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但年齡卻僅相當於那些最年輕的塵埃碎屑盤的系統。其中一個編號為HD 181327的恆星旁有著一個環狀的塵埃盤系統,最為特別,因為這個塵埃盤居然還向系統外側拋射出大量塵埃碎屑,據信應該是近期曾有兩個天體發生撞擊的結果。
HD 181327這個盤物質噴射現象發生的地點離中間的母恆星很遠,約相當於冥王星到太陽平均距離的2倍。在離母恆星這麼遠的地方有如此大質量的天體被劇烈摧毀的事件,在現階段還很難有合理解釋,而且這樣的現象應該非常稀少而罕見。如果我們能實際看到這個近期發生的這個大質量天體撞擊事件的後續,就會發現這個看不到的行星系統可能處在非常混亂的狀態。
另一個關於塵埃盤不規則現象的解釋,就是恆星在穿越星際空間過程中,與不可見的星際物質直接交互作用而使盤面扭曲。
Schneider表示:不論哪一種解釋都很讓人興奮。
過去幾年,天文學家已經發現系外行星的軌道差異頗大,與我們太陽系明顯不同。Schneider等人的研究更顯示,不僅是軌道差異很大,連塵埃碎屑盤的差異也很大。這些行星究竟是如何影響它們的碎屑盤?碎屑盤又是如何影響這些行星?行星和它的塵埃碎屑盤之間必定有某種關連性,導致這些碎屑盤系統的演化受到影響。
為了瞭解這些關聯性,必須先瞭解這些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力,例如恆星風與星際介質雲團彼此間的交互作用,母恆星的質量和年齡有沒有影響,以及建造這些行星們所需要的重元素豐度是多少等等。
從1995年確認第一顆系外行星到現在,天文學家已經確認1800多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另外還有數千顆的系外行星候選者等待確認中,但絕大部分都用間接的方法偵測到,只有約20個恆星周圍的碎屑盤系統被直接拍到。這是因為典型的碎屑盤亮度比母恆星暗了100,000倍左右,而且通常離母恆星很近,受恆星明亮光輝掩蓋而不得見。必須藉助某些觀測技巧來遮蔽中央的明亮恆星,這些能將昏暗的盤面呈現出來。
這些系外行星的探索工作,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瞭解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曾在46億年前發生過什麼事,特別是類似HD 181327碎屑盤中所見的那些行星碰撞事件,因為這可能就是如今的地-月系統或冥王星-冥衛一系統在約40億年前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