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無聊來給他量一下有效的口徑
(主鏡口徑-次鏡口徑)
結果有效的的口徑才13點多公分
光是次鏡就6公分
真是有點後悔
當初應該買個長焦的牛頓鏡
拍起來大.次鏡也較小.加倍鏡也只要1個5X就夠了
只是不知道口徑200mm 焦長1200 F/6的
NES ㄍ一ㄥ 不 ㄍ一ㄥ 的住
如果ㄍ一ㄥ的住當初應該買長焦...
而且長焦牛頓可買個0.7倍的減焦鏡
(有0.7倍的減焦鏡嗎?我不懂所以亂說的.
因為這樣就跟我現在這把焦距差不多了 大約840)
找M天體應該就夠亮了吧
不知現在後悔來不來的及?
還是我選這把是正確的選擇呢?
再註明一次 口徑200mm 焦長800 F/4 V.S 口徑200mm 焦長1200 F/6
no no no,每一支望遠鏡各有其優缺點.....要不然就沒有那麼多種型式的望遠鏡了。
會用牛頓鏡就是貪圖便宜的大口徑,還有無色差而已...要不然同口徑的折射鏡...就搬死
你和足以讓你傾家盪產的...
如果你買800mm的,看深空就很亮,拍攝深空範圍廣、亮度夠,曝光的時間就比較少。但是拍
行星就比較辛苦...
只是你若買1200mm的..看深空範圍就小、也比較暗一些。鏡筒也長,就不好帶也不穩。拍深空...
非常的辛苦!到星星工廠你就可以知道,1200mm的焦距,就連EM200和EM400也得要吃一點
苦頭才能搞定...而且大都是用折射及短筒的VCL200,你若是用牛頓鏡,更是辛苦...
至於牛頓鏡加減焦鏡....大都是對不到焦收場....除非是特別設計過的。據我老古董的知識...好像
高橋的MT系列有這樣設計過,可以延焦,也可以減焦..但是都有夠貴的...。
VIXEN好像也有的樣子.....不過現在好像牛頓鏡都用彗星像差修正鏡,沒人在用減焦鏡了...。
大牛頓啊!千萬不要輕易下去玩...老貓也玩過14吋的牛頓,箇中滋味,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了解的...
那種光軸、熱平衡、操控性、風壓、平衡....很多很多問題,會真的搞死人的。
我以前玩15公分牛頓,覺得真的沒有什麼,野心勃勃的搞一支一倍大的30公分,整整搞了我一年才搞定
它.....。
不要陷入儀器的迷失中,這對天文初學者是很危險的心態,也是一生要去克服的陷阱,否則最後玩天文會
迷失及陷入無窮的痛苦中。該有的,應該是「如何運用目前的儀器,適才適用,發揮它最大的效能與樂趣!」
這才是最重要的。
文益叔叔是瘋子,千萬不要學他,否則就會像他書只念到高中,而且到中年還娶不到老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