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大量恆星形成區 作者: Skyray 於 2010-05-29 22:02:28 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5/news2010052801.htm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5/news2010052801.htm) 波斯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天文學家Thomas Bania等人在銀河系中發現許多先前未知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透過這些恆星形成區的位置,可瞭解恆星形成過程、銀河系的整體結構和其中的化學組成。 恆星形成區也就是所謂的氫離子區(H II regions),星雲中的氫氣大都受到鄰近大質量年輕恆星的強烈輻射,外層電子被剝奪而成為游離狀態。之前受到銀河濃密的氣體塵埃遮蔽,很難以可見光觀察到它們的存在;Bania等人透過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和甚大電波陣列(Very Large Array,VLA)的協助,在紅外波段和電波波段進行觀測,由於氫離子區在這2種波段都顯得明亮,因而得以發現這些氫離子區。之後他們再利用位在西維吉尼亞的綠灣望遠鏡(Robert C. 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GBT)在電波波段持續追蹤觀測電子與氫原子核(質子)結合時所發出的特殊電波訊號,以確認這些明亮源確實為氫離子區,並測定氫離子區的位置。 這些天文學家發現,氫離子區大都集中在銀河系中間棒狀結構的末端,以及旋臂中。此外研究顯示其中25個氫離子區與銀河中心的距離比太陽還遠,這對瞭解銀河系中化學組成演化相當重要,證明了銀河系中的重元素豐度的確會隨著與銀心的距離而改變。 資料來源:http://www.nrao.edu/pr/2010/gbthiiregions/, 2010.05.26, K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