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0-04-12 11:27:22



主題: 天文學家發現難以歸類奇特天體
作者: Skyray2010-04-12 11:27:22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4/12/c_1227604.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4/12/c_1227604.htm)

據國外媒體報道,新近發現的一顆天體令天文學家感到非常困惑,因為它非常神奇,不屬于任何已知的天文學分類。

  這顆新發現的神秘天體圍繞一顆褐矮星運轉,構成了雙星係統,位于離地球460光年的金牛座。這顆天體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5到10倍,不過還是因質量太小而無法被劃歸為褐矮星;同時這顆天體據估算大約有100萬年的歷史,這又讓它因為太年輕而無法被劃為一顆行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天文學家凱文-魯曼是該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他說:“盡管這一小型的伴星的質量同繞恒星運轉的行星相近,但是我們不認為它是像行星那樣形成的。”他說:“這似乎表明,存在兩種不同的生成小型伴星的方法。”

  魯曼領導的科研小組是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雙子座天文觀測臺(Gemini Observatory)取得這一發現的。科研人員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這一神奇天體和褐矮星之間相距15個天文單位,兩者構成了雙星係統。如果它們被置于太陽係內,褐矮星在太陽的位置,那麼這顆神奇的天體將處于土星和天王星中間的位置。該天體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5到10倍,由于質量太小無法使氘發生聚變反應。最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能否引發氘的核聚變反應看做衡量褐矮星的標準,只有當天體達到13個木星質量時,才會發生聚變反應。

  不過這一神奇天體似乎同那顆褐矮星“年齡”相倣,並不符合常規的行星形成理論。常規理論認為,行星形成于圍繞新生恒星赤道旋轉的氣體盤。氣體和塵埃雲中的微粒相互碰撞,逐漸積聚成大物體,最終形成行星。因此,行星的形成時間應該晚于恒星。並且100萬年並不足以按這種方式形成一顆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係外行星委員會主席阿蘭-波什說:“似乎這一新係統是按照形成雙星係統的崩塌和破碎過程形成的。”在2001年,波什就曾撰寫論文從理論上闡釋這種行星的存在。波什說:“盡管人們喜歡用行星來稱呼比13個木星質量小的天體,但是考慮到人們越來越關注係外行星,其中的一些叫做次褐矮星更為合適。”

  由于這種奇特的天體很可能是同褐矮星一同形成的,魯曼認為它應該劃歸為小型褐矮星。魯曼說:“因為這顆天體像褐矮星那樣形成,因此它的成分應該與褐矮星相同。”這一天體主要是由同一物質構成的,這同木星的構成成分形成了鮮明反差。木星很可能有一個重元素構成的岩質內核,周圍包裹著氫氣和氦氣構成的氣態殼。

  這一雙星係統附近還存在另外一個由紅恒星和褐矮星組成的雙星係統。這兩個雙星係統似乎是在同一時間形成的,而且形成方式也是一樣的。科學家表示將對這一奇特天體展開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