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peter 於 2016-02-16 09:01:12



主題: 中國核融合 EAST 托克馬克的102秒
作者: peter2016-02-16 09:01:12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27398/chinese-fusion-test-hits-new-high/

(http://www.universe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16/02/EAST-tokamak-700x432.jpg)

http://www.shareorclose.com/kx/%E4%B8%AD%E5%9C%8B%E6%89%98%E5%85%8B%E9%A6%AC%E5%85%8B%E7%9A%84102%E7%A7%92%EF%BC%8C%E4%B8%96%E7%95%8C%E7%86%B1%E6%A0%B8%E7%A0%94%E7%A9%B6%E7%9A%84%E4%B8%80%E5%A4%A7%E6%AD%A5/

在這次中國物理科學院的試驗中,等離子體加溫至5000萬開氏度(三倍於太陽內核溫度),並且保持了102秒。托克馬克或者仿星7-x的原理,說到底就是模仿恆星內部的環境,讓氫原子核互相撞擊和融合在一起成為氦原子。聚變之後,兩個高能量的原子核為了保證新生原子的穩定,會釋放出一部分自帶的能量來達到一個低能量態(編者註:「早晨起來爬山坡,爬到山坡想唱歌,歌聲唱給妹妹聽,聽完歌聲滾下坡」基本描述了這個過程)。這部分釋放的能量,單位反應質量遠遠比裂變釋放的能量大。而且由於聚變的條件苛刻,任何的反應堆問題都會導致聚變的停止,所以相比起時時暴走的裂變堆,聚變堆的安全性是可控的。EAST托克馬克的目標是維持1億開氏度的環境1000秒。只有這樣持續的可控聚變才有條件。其實撥開EAST團隊悶聲發大財的習慣,中國的托克馬克在仿星7-X開始建設之前就超過的其四分之一秒的成績。2013年,EAST團隊在報告中說明了持續30秒的細節。這份報告中,科學家們說由於使用了新型磁場線圈和內部塗層,等離子體能很好地在艙室的中間維持,而不會很快飄向艙壁從而瓦解。與此同時,完全不同於托克馬克的新設計,即「仿星 」反應堆被驗證可以以全新的方式穩定等離子體。使用這種設計的仿星7-x,用扭曲的內倉和磁場線圈來推動等離子體。非平直的磁場可以在環形中施與離子平穩的作用力,將其穩定在艙室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