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以微中子看宇宙
以微中子看宇宙
2024-11-30 08:10:58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以微中子看宇宙  (閱讀 5733 次)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68



« 於: 2010-09-01 04:07:11 »

引用自科學人雜誌

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1643&CL=4


重點提要
■微中子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類似X光的透視能力,其性能比X光更強大。微中子是反應活性最差的次原子粒子,可以輕易穿透物質,彷彿它們根本不存在,因此能夠呈現出恆星核心與其他隱匿於宇宙深處的奧秘。
■不幸的是,微中子這項如此有用的特性,也能讓它們逃過望遠鏡的偵測。直到今年,望遠鏡才具備足夠的靈敏度,以偵測微中子的確切來源。
■微中子有多種型態,並且可於飛行途中變換型態。這項特殊性質亦提供了額外的資訊,透露出它們的源頭。

2002年,諾貝爾基金會把獎項頒發給戴維斯(Ray Davis)與小柴昌俊,當時他們可供讚頌的貢獻很多。戴維斯因偵測到太陽微中子而成名,那是人們第一次看見來自外太空的微中子,它可是出了名的難以捉摸;小柴昌俊則發現了1987年超新星爆發所釋放出來的微中子。他們的成果是實驗上的精采傑作,因為理論學家原先假定微中子不具質量,但這些實驗確認了它們其實擁有微小質量。不過,諾貝爾基金會特別表彰的是,戴維斯與小柴昌俊為世人建立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微中子天文學。

在他們的努力下,微中子從理論上的新奇事物,搖身一變成為探索宇宙的實用工具。科學家研究微中子,除了要蒐集這些粒子的性質,現在更用來揭露宇宙潛藏的某些奧秘。一個世紀前,天文學家建造的是大型光學望遠鏡;而今,天文學家為了看見新的事物,設計與製造出龐大的微中子望遠鏡,這些望遠鏡已經偵測到成千上萬的微中子,還利用微中子拍攝出太陽的影像。過去的儀器很難把來自地球之外的與源自地球高層大氣的微中子區隔開來,但到了明年此時,這些儀器應該已經有能力做到這件事情。

屆時,新的發現會蜂擁而至,至於這種曾被認為無法觀測的粒子,未來可能會變得不可或缺,因為有些東西無法透過光看見,但微中子可以。當我們藉由光來研究太陽時,我們只見得到它的表面,也就是最表層數百公里的氣體。太陽中心核反應產生的能量驅動了陽光,而陽光則沿途不斷受到各氣層的吸收和發射,因此只有在穿出外層氣體後,才能自由穿越太空。相對而言,透過微中子這雙眼睛,我們得以直接看見太陽中心的核融合引擎,那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的區域,只佔了太陽體積的1%,微中子在此被製造出來,接著便視若無物地穿透太陽的外層。

微中子也能讓我們透視超新星的內部、γ射線爆發之類的恆星爆炸事件,以及圍繞於超大質量黑洞周邊的氣盤。目前興建中的望遠鏡,每年應可在最接近我們的約50個星系裡,觀察到一顆超新星,以及數百次γ射線爆發,甚至許多根本未被注意到的奇怪天體。但就跟其他威力強大的工具一樣,我們得花些精神才能熟悉微中子的特性。

性情淡漠的微中子

對粒子物理學家而言,微中子類似電子,不過它不帶電荷,因此主導日常生活的電力和磁力對它不會發生作用。當你坐在椅子上時,電的斥力使你不會穿過椅子而跌倒;發生化學反應時,原子會交換或共享電子。當物質吸收或反射光線,帶電粒子會與振盪的電磁場反應。至於不帶電的微中子則會穿透固態物質,因此微中子在原子或分子物理中並不扮演任何角色,而且幾乎是完全不可見的。

已知型態的微中子會參與弱核作用,這種作用與放射性β衰變以及重元素融合有關,但除非距離極短,否則弱核力是非常微弱的。因此,微中子幾乎不與其他物質作用。想偵測微中子,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得監測體積龐大的物質,尋找微中子在這些物質中遺留下來的稀少痕跡。如果像天文學家預期的那樣,所有宇宙微中子的能量和宇宙射線(轟擊地球的質子與離子)的能量相當,那麼一立方公里的物質才能捕獲一件清晰的樣本,最大的望遠鏡體積則與此相差不遠。

天文學家也假設有其他類型的微中子:惰性微中子(sterile neutrino)。這種微中子性情冷淡,甚至幾乎不與弱核力作用;重力或許是它們和宇宙中其他東西的主要連結。所以,偵測這些微中子的挑戰性更高。

儘管性情淡漠,微中子在這齣宇宙大戲中卻是積極的參與者。它們是β衰變的重要副產物,而β衰變除了會加熱恆星爆炸的殘骸與行星內部,更是恆星核融合反應的重要步驟。大質量恆星在生命盡頭發生內爆所產生的超新星,主要類型有兩種,而微中子對其中一種的生成也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內爆將恆星核心壓縮成核子般的密度,並在10~15秒內釋放出1058個中子。在這環境下,即便是最孤傲不群的粒子,也會被迫參與這場盛宴。在這種爆炸事件所釋放出的總能量中,微中子就佔了99%,也就是說,以微中子望遠鏡進行觀測,就能看到一般望遠鏡錯失的99%的圖像,其中包括關鍵的早期演化過程。科學家觀測1987年超新星爆發事件所發射出的微中子,便確立了恆星坍塌的基本理論。目前的微中子望遠鏡,則可以提供恆星坍塌、反彈及爆炸的即時動態影像。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3期9月號】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亮晶晶
星團
*****
文章: 2829


« 回覆文章 #1 於: 2010-09-01 14:57:09 »

物理學家以 ADI 的元件打造南極的「冰」望遠鏡用來解開太空的奧秘
 更新日期:2010/07/22 10:15
- 「IceCube」微中子天文台靠 ADI 的轉換器和放大器協助科學家研究暗能量和暗物質的物理性質。


 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陸上,埋在堅冰之下兩公里處,Analog Device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號:ADI)美商亞德諾公司的資料轉換器(http://www.analog.com/pr/data-converters-cat_6-30-10)與放大器(http://www.analog.com/pr/amplifiers-cat_6-30-10),幫助科學家在南極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以搜尋人類已知最小的次原子粒子。


這個創新的「地底」望遠鏡專案稱為 IceCube(http://icecube.wisc.edu/),是在南極使用一立方公里大小、純淨、極半透明的冰層作為望遠鏡的「視窗」,也就是粒子偵測器,以尋找宇宙中已知的最小粒子,稱為微中子(點擊這裡以觀看 IceCube 網站的電影和動畫,來了解其工作原理:http://gallery.icecube.wisc.edu/external/main.php?g2_view=core.DownloadItem&g2_itemId=1107)。微中子是一種次原子粒子,不帶電荷,由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放射性衰變產生。微中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進,因為微中子非常小,所以通常可以穿過固體物質,並不會與任何原子碰撞。然而一旦微中子碰撞到原子,就會散發出光能,有助於偵測出這些次原子粒子的存在,並偵測出行進方向。


IceCube 會從最劇烈的天體物理學來源,包括超新星爆發事件、伽瑪射線暴事件,以及涉及黑洞與中子星的劇烈現象,來搜索微中子。IceCube 望遠鏡是搜尋暗物質的有力工具,而且有可能會揭露全新的物理過程,告訴我們關於自然界最高能量粒子的神秘起源。


IceCube 利用南極冰層作為世界最大量的,用作儀表的冰∕水。穿過冰層的微中子撞擊原子,並且在撞擊時產生藍色的光,可以由 IceCube 的數位光學模組(digital optical modules,DOMS)偵測出來。


ADI 的資料轉換器與放大器安裝在高達5000多顆的 DOMS 上。DOMS 的外觀是直徑13英寸的耐壓玻璃球,以電纜部署在冰面下深度1.5公里到2.5公里之間。而嵌入冰層後,在未來的 25年,DOMS 將偵測並傳送關於粒子碰撞的實驗數據。





IceCube 地底望遠鏡將於 2011年建造完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把建造 IceCube 的主要責任,授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該專案是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研究人員來自世界各地,參與的國家還包括比利時、德國、荷蘭、瑞士、日本、英國、紐西蘭及瑞典。


把 DOMS 安裝到冰層中


要安裝 DOMS,先使用熱水鑽孔機以每分鐘 200加侖的速度、1000 psi 的壓力射出190華氏度的水,在南極冰層中融出1公里到2公里深的孔。冰孔鑽好之後,把電纜串起的60部微中子偵測 DOMS 降入20萬加侖融化的冰水中。冰水在大約 24小時之後會再結成冰,並包覆內 ADI 轉換器與放大器的 DOMS,溫度在 -20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明年將會鑽好最後 7個冰孔,總共會有86個冰孔,每個冰孔中有60部 DOMS。點擊下面連結會播放一段動畫,顯示如何把 DOMS 嵌入 IceCube 的 Deepcore 之中 http://gallery.icecube.wisc.edu/external/movies/DeepcoreAnimation_reduced.mov.html .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09-01 15:00:20 由 亮晶晶 » 已記錄

昨夜星星問我:
          朋友!--你在想什麼?
                下定決心了嗎?
                       你將情歸何處?
星星又問我:
         朋友!你愛星星...真愛地球嗎?                                    
暗夜的燈光...真能除去內心的恐懼嗎?
只要有"愛"...

我們是一群有能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伙伴...
不只在暗夜...也在人生的道路上!

星空復育的希望寄於.."公民思辨"!

我支持"陪審團制度"

同理心運動(empathy):欣賞不同...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55



« 回覆文章 #2 於: 2010-09-01 15:33:30 »

analog device 是可怕的對手 ..

多年前聽 mem seminar ,一個教授說 當年 軍方託 adi 發展 g sensor 後來就使用在 air Bag .
 專利全在那公司手上 ..

台灣一堆 ic 都是 follow  ti  adi  maxim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