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觀星會

討論區 => 天文新知 => 主題作者是: Skyray 於 2010-06-20 14:32:53



主題: 古火星海洋覆蓋面積可能達火星全球三分之一
作者: Skyray2010-06-20 14:32:53
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6/news2010092001.htm (http://tamweb.tam.gov.tw/news/2010/201006/news2010092001.htm)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Gaetano Di Achille、Brian Hynek和Monica Hoke等人首度大量研究火星表面具含水特徵的地形,如三角洲沈積物、河谷等,企圖重建火星早期的水圈(hydrosphere)概況。研究結果再度證實過去20幾年的假設:30幾億年前的諾亞時期(Noachian era),古火星表面不僅有海洋,而且海洋的覆蓋面積達火星總表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火星早期應該具有像地球一樣完整的水文循環,包括降水、蒸發、成雲或結冰與地下水累積等。

  Di Achille從NASA和ESA的幾艘火星探測太空船的資料中,總共鑑定出52個河口三角洲(delta),每個三角洲都是由多條河谷匯流而形成,所有三角洲的海拔高度幾乎相同,因此這些科學家認為應是古海洋與陸地的交界處。而其中有29個三角洲可能跟古海洋、海洋地下水床或鄰近古代大湖有關。火星表面的大湖多半是位在隕石撞擊坑中,可能是從古海洋來的地下水將這些窪地填滿所致。從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繪製出火星地形圖,得出古代火星海洋佔了火星總面積約36%,水體多達1億2400萬立方公里,海洋平均深度達550公尺。這樣的水量,相當於地球現今所有海洋水體的1/10以下。Hoke則在火星表面發現約40,000條河谷,大約是先前已知的4倍左右。河流流經河谷,會沖刷河底並將物質帶到海口的三角洲沈積。要形成這麼多的河谷,顯示古代火星的降雨量必定不小,而且持續有降雨現象。

  然而,這麼多的水,現在到底跑到哪兒去了?這些科學家寄望在2013年發射的「火星大氣與易揮發物質演化任務(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 mission,MAVEN)」能解開這個問題。而科學家之所以對三角洲和古代湖泊有興趣,是因為地球上的三角洲通常會快速掩埋許多有機碳和某些生物體的生物特徵,而湖泊則會收集保存過去生物所遺留的痕跡,許多因此天文生物學家相信如果火星上真的曾出現過生物的話,則必定可在三角洲地區和湖泊底部發現蛛絲馬跡。

資料來源:http://www.colorado.edu/news/r/f9b2e81224758e6b422b6bb0735f7098.html (http://www.colorado.edu/news/r/f9b2e81224758e6b422b6bb0735f7098.html), 2010.06.13, KLC